当每次翻开厚厚的一本《经济学》,我总是感觉到一种气息。那种让我沉溺于其中的气息。 原本是打算为了考研重新学习一下《经济学》,但是好动的我,竟然对此产生一种依赖。
对,依赖。
不知道何时,当我嫉妒别人的成功,当我后悔自己的堕落,当我茫然不知所措,当我感觉到世界像黑暗的倾斜,总会像一个弱者龟缩在这个小天地里。
经济学,研究生产组织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有效率的生产,并在不同的人们中进行分配。
我觉得这个定义就很好的诠释了经济学的重要性,经济学作为一个大纲,指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管它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一个社会必须拥有学习经济学的人,他们的身体力量可以是弱小的,他们的地位可以不足够高贵,但是当他们发出呐喊声,整个世界就必须也必然随之改变。
不管是浅显的“价格机制”,还是那充满邪恶的“货币选票机制”,以及看似不符合逻辑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些道理不是天生就这样的摆在人们面前,当经济学家耗费自己的一生,研究N年的数据,这些道理配上数据才真真正正的能够合理的称之为道理。当他们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屑一顾....殊不知,就这些我们看看似so easy的道理,就像冥冥之中的大道,就差一层就可以触摸到,但是就是有无数人死在这一层。
当全世界都在叫嚣着经济的发展,将这些功劳归于企业家自己的才能时(当然,中国大部分企业家是没有资格的),何不转头看一下呢?是谁在以另一种姿态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是谁在以一种隐形的理论推动着“金钱至上”的道理,从而为推动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熊彼特大喊“创造性的毁灭”,有多少企业为之疯狂,为之呐喊,就连中国ZF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种生产力”。请问,若没有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没有那些为经济增长孜孜不倦研究的经济学家,没有那些为搜集数据而奔波的经济学家,有多少人能意识到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尽管现在我们对这个道理可以阐述的淋漓尽致。
当冯诺依曼完善传统的game theory,博弈论才算正式诞生。不管是传统的古诺模型,还是一代天才数学家纳什提出纳什均衡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都在给我们提出一种思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思维。当然博弈论的应用远远不在经济学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随处可见。但是我还要在这里加上博弈论,是我认为:经济学若没有博弈论,那么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将大大打折扣。然,博弈论若没有经济作衬托,博弈论的发展将大大滞后。我相信,世界上总会有聪明人,他们可以不用学博弈论,就会自觉的本能的利用最优策略,或者下限策略反复消去等博弈知识。但是,这个世界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博弈论将一套策略系统化和理论化,充实那些天才,教会那些普通人。我想,经济学的作用也在这里。
凯恩斯用“有效需求”理论解释1929的经济危机,一时声名鹊起,并将宏观调控这个词,成为世界的通用语。此时,我们的另一名经济学家费血,因为错估了经济形势早已破产,穷困潦倒。经济学家,并不是会让自己富有的人,也不是有能力让自己富有的人。他们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在为让社会效率达到最大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他们是维护市场而奋斗的勇士,他们是在追求效率和公平达到均衡的逆天者(他们是不会追求效率和公平共同达到最大化的无稽之谈),他们不会用甜言蜜语去讨好当权者,他们只相信货币选票。他们用苦涩的假设条件以及复杂的数学模型不断演化着经济的发展,去寻找一条可以乌托邦的道路。
与此同时,不少战略企业家将自己的毫无根据的理论,以及各种滑稽的比喻模型,不断为经济学家的名誉遮上一层腥臭的烟雾。他们不在乎社会的发展和效率,他们阿谀当权者,他们宣扬有一种两全齐美的办法既能达到效率同时共享公平的扯淡理论。他们广泛出现在广播媒体上,却从未在各大学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他们在经济危机时,总是提出各种办法,但却给他们实施舞台上时,却能出现各种洋相。
中国的现状:
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不像资本主义(个人完全掌握资本所有权,并且从中取得收益),国家垄断资源。当国家垄断资本的时候,**官员必然成为掌握资本的管理者。当稀缺性是由人为控制的,那么不管是生产还是分配,市场将部分甚至全部转化为一种管理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这在其中必然会导致经济学的失效,试问,谁能用学说分析一下那些官员的心理,从而分析一下经济呢?
虽然管理者大行其道,但是最起码的基础不变,只要有市场就会发生变革,因此也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上,ZF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并且是最具实力的参与者)两重身份,毫无疑问,能够进入ZF体制内,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因此,不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进入体制内,去做ZF官员,这无疑是一个浪费,无法达到效率最大化。而剩余的企业家呢,在与掌握资源的的国家竞争中,有谁能或者说敢于其竞争?纷纷选择靠上这座大叔,分享那稀缺资源,他们的精力也就不在于创造和生产,而是在于如何能够分一杯汤,只要在国家掌握的资源中舀一勺,那比任何创造更能获得收益,贪污受贿也就是必然的了,并且是一种贮藏在体制内的肿瘤,只要一天无法做到体制外的人想进入体制内,那么贪污就不会停止。
在这种特殊的经济现实状况面前,外国经济学家尚且无能为力,大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个奇迹”。(很多人都以此为荣,我却认为这更是一种讽刺。)中国的经济学家在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下,尚未建立完全面对中国经济现状的特殊经济理论,中国的经济学家的发展畸形也造就了当代中国人对中国经济学家的误解。也就出现了有学语文的也大喊“学经济就是学狗屁”。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现在还处于幼苗时期,缺乏一个正确的领导,和一个为市场维护的思想。但是,现在中国人都一切向钱看齐,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经济学家研究理论的目的。
就像最初的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完全理性假设的发展,到卢卡斯的预期判断,到西蒙的有限理性,经济学,毫无疑问,正在将自己理论逐步与现实接壤。经济学作为一门具有社会理论性质的学科,也在工科方面大放光彩,不管是在计量经济学,还是在金融方面的quant,更不用说各种数据分析软件(SPSS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经济学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