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weiluoye 发表于 2011-4-13 11:01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国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以技术变革和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为基础的价值形成过程,并据以论述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正和关系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这种在不同层面存在的正和关系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抵销因素。
这种所谓“正比”不过反映了将价值与财富混为一谈的无知之谈!不要以为生产出来的物质越多,它所包含的总价值量就越大。如果将这种正比论硬塞给马克思,那更是荒唐可笑的!因为马克思的价值,是“耗费”,而单位产量的耗费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趋向缩小,那是一个基本规律,就象人要吃饭一样是理所当然。人类经济的发展与物所包含的价值量是成反比的,即人的经济越发展,人的生活水平越高,需要物的价值最小化,当粮食的价值就象空气那样无价值时,说明人在使用粮食的时候不再耗费代价了,说明人在吃饭问题了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生活水平达到最高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要想获得更高生活水平,物的价值必须最小化。物的价值更小,说明人获得物所耗费的代价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