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必须回答的5个问题及其简析
2021.11.4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关系及其变迁从而解释经济发展动力的学问,因此,政治经济学必须回答如下5个问题:
第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为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乃至如今不仅中等发达国家甚至许多的原殖民地国家都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即人均收入总是在贫困线上下徘徊?
第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社会两极分化呢?它能让人类实现共同富裕么?
第三,最发达的美日欧为什么如今仍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且不仅没有垂而不死、反而领先世界经济呢?
第四,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先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战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么?
回答上述5个问题是很困难的,作者试图提出一个思考框架。
一、假设:
第一,持续的增长需要人的创造积极性,具有积极创造性的人口比例越大,社会进步越快;
第二,人的积极创造性来自按劳动贡献的分配(劳动贡献多种形态、按贡献分配形式也一样---参见作者上个月的博文);
第三,分配要落实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乐学习等私人财富的掌握上,即分配能让人们拥有可支配的财富供人们消费(生存消费、享受与发展消费);
第四,人和人在类似性上竞争(如经济竞争、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在差异性上合作(如市场交易、如组织管理),良好的竞争合作秩序是人们形成集体创造力的基础;
第五,人类的竞合秩序需要一个通过承担风险、最后获取剩余的阶层来组织;
第六,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
第七,人的不理性是短期的、理性是长期的,即:人会吸取教训而进步。
二、根据上述7个假设构建的基本判断:
第一,最先积累(含集中)了财富的地区具备了优先增长的可能性;
第二,最先保护人的劳动成果(含知识信息)较好的地区具备了优先增长的可能性;
第三,最先实现有序竞争合作的地区具备了优先增长的可能性;
第四,上述假设前6个实现得越好的地区越具有优先增长的可能性。
下面根据上述思考框架探索上述5个问题的答案。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具有巨大财富创造力呢?
第一,私有财产(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了有产阶级的创造积极性;
第二,企业家通过对创新风险的承担获取剩余利润,极大促进了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
第三,先是欧洲(尤其西欧)、后是美国、最后是日本通过殖民掠夺集聚集中了别国财富,实现了最早的原始资本积累;
第四,对国王等最早实现了公共预算与征税权的限制,较好地控制了政府权力与非法暴力对内的超经济剥削---即不劳而获;
第五,较早开展了世界贸易,从而较早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同质性的竞争、差异性的合作,从而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导致经济危机、两极分化呢?
第一,对私有制的过度保护,例如:没有劳动贡献的后代继续依赖证券化的私有产权不劳而获;
第二,劳动者的政治地位争取不到位,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在资本主义早期)仍然沿袭了封建社会的身份歧视等余毒,资本对大量普通劳工存在超经济剥削---对内的“隐形暴力”“精神暴力”导致公平工资的难以实现;
第三,对外的不公平贸易导致商业与军事科技的融合,从而破坏了理性的内外协商。
将本段的3点再结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四点,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收入差距必定两极分化、并导致协调无序竞争的内外集体理性难以实现。
三、最发达的美日欧为什么如今仍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且不仅没有垂而不死、反而领先世界经济呢?
除了回答第前述第一个问题时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五条理由外,还有如下理由:
第一,与18、19世纪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进入20世纪尤其是战后,资本主义的遗产继承法等对私有财产产生的副作用---不劳而获的限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二,工会法、工会等对劳工的“公平工资”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产阶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供大于求的缺口,生产过剩得到缓解;
第三,政府的收支占GDP比重大幅提高,政府不仅通过社保保障缓解了贫富差距的矛盾、也提高了调剂宏观经济的能力---这使得国内的长期理性更容易实现;
第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WTO等强化了国际理性秩序,从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有效竞争与合作,这也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此外,还补充如下:
第一,先发优势,即循环累积效应,这会导致地区间的两极分化;
第二,其他地区转型慢,即:从依靠身份、权力与暴力而不劳而获的贵族世族阶层转型为依靠组织协作、资本集中积累、技术创新等劳动贡献取酬的经营者阶层的转型滞后较晚,从而封建余毒仍然较深厚;
第三,欧美日原始积累时期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伤害的后遗症,如种族矛盾、产业结构畸形以及资源掠夺与环境的破坏等等;
第四,资本力量与国家军事机器的商业化合作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痼疾,凭借这个机制发达国家的资本仍然继续推行着“隐形的殖民主义”,这是它们仍然领先世界经济的最大后手。
四、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先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先搞计划经济的原因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没有外援、也不能对外殖民主义,因此,只能依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积累工业化的“原始资本”;
第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的环境下,工业化的幼苗必须以国企的形式来实现规模经济;
第三,少量的人才、少量技术积累只有通过国家手段的集中才能产生集聚效应从而突破技术封锁、解决技术瓶颈;
第四,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赶超,不能等到单个资本的集聚或民族资本的集中来发展,外资天然会打击潜在的竞争对手,并希望落后国家锁定在产业链低端,以维持世界范围的“超经济剥削”,从而豢养国内民众的民粹打手。
(二)后搞市场经济的原因
第一,前期任务基本完成后,搞市场经济能发挥民间民众的自由竞争活力;
第二,克服政府权力的腐败危险;
第三,工业化任务的基本完成后要走向民生经济的富裕;
第四,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并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民族经济。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战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么?
作者的回答是:能。但是,必须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如保护按劳动贡献分配的私人财产成果、鼓励企业家获取创新剩余、积极推展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世界市场的本质)、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等等。
第二,克服资本主义的缺陷,如:对内要更好限制私有产权的副作用---如产权的收益垄断权不能超过其产权开发的成本与风险利润等,进一步消除封建余毒---凭借特殊身份的不劳而获,逐步削弱将资本与军事实行商业化合作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等等。
第三,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宗旨、全人类解放(精神、人格、能力、情趣的解放)与共同富裕的国际主义精神、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绿色地球家园世界观,等等。
第四,发动全世界人民的理性与良知,坚决向资本与军事商业化合作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斗争,将人类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转化为民用经济的和平竞争,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合作开展外太空、环境治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