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收入达493亿元,居全国之首,但同比大降了27%。香港《大公报》报道称,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11日会见香港中国商会上海访问团一行时表示,上海不会打压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打压的问题,只是抑制,“所谓抑制就是让你觉得购买投资性的住宅,未来会付出比较多的代价,而不是禁止购买投资性的住宅”。会谈中,俞正声详细阐释了上海当前的房地产政策,“香港朋友最关心的还是上海的房地产,房地产包括两类:一类是住宅、一类是写字楼。”他说,目前上海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之中,转型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后者的主要载体和设施就是写字楼,这方面上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既符合上海结构调整的需要,也符合很多企业的投资意愿。他强调,对于本地写字楼,上海基本没有调控,除了不许囤地以外。言及上海住宅市场时,俞正声直言:“我们也不鼓励投资性的行为,会采取一点抑制投资性行为的措施。”俞正声说,“当然,我们在行政措施上,对非自住性住宅,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开征房产税,也是作为一种调控投资性需求的措施,贡献力度并不大,只是先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今后肯定会加大;什么时候加大?这要看今后的发展,所以对于面向市场的住宅,上海是以自住性需求为主、以本地居民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小户型的商品房为主。”这番表态,是上海最高地方官员对投资性购房正式发出的不欢迎信号,放在土地财政背景下,这番表态算是很严厉了。不过,上海说到了,能做到吗?对于一个打算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大都市来说,这无疑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如果只是基于政治考虑说说而已,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