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因变量的性质、正态性假设以及样本大小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作用。下面我来一一解析:
### 1. 因变量是否为连续变量
你描述的数据实际上是二进制数据,即每个题项的答案是0或1。然而,当你将这些分数加总时,形成了一个从0到40的整数分布。这种形式可以被视为连续变量化处理的一个特例(实际上是一个有序离散的尺度)。在SEM中,关键在于你的汇总得分是否能够近似地表现为连续变量。
### 2. 正态性假设
正态性是许多统计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包括SEM中的某些估计方法。但是,结构方程建模领域内存在多种技术可以应对数据分布的问题。例如:
- 使用ML(最大似然)估计时,理论上要求数据符合多元正态分布。
- 如果数据偏离正态性,可以考虑使用更稳健的估计方法,如Satorra-Bentler调整后的卡方检验或MLM、MLR等修正版的最大似然法。
### 3. 样本量问题
样本量对SEM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模型识别(identification)、估计精度以及假设检验的有效性上。一般而言:
- 更大的样本量有助于提高模型参数的估计精度。
- 在处理非正态数据或复杂模型时,更大的样本可以提升稳健性和效果。
### 4. 软件选择
如你所提到的Mplus和AMOS,这两个软件在处理SEM方面非常强大。其中:
- **Mplus**:提供多种估计方法(包括ML、WLSMV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变量和数据分布。
- **AMOS**:图形界面友好,适合进行复杂的路径分析或验证性因子分析。
### 结论
你的因变量虽然从单个题项来看是非连续的,但汇总得分可能近似地表现得像一个连续变量。在确保满足模型假设的前提下(特别是正态性和样本量),使用SEM来分析是可行的。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和软件将有助于提高结果的有效性。
最后,进行初步的数据探索和统计检验(如Kolmogorov-Smirnov测试、Shapiro-Wilk测试等)以评估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是一个好主意。如果必要,可以考虑转换数据或使用更适当的模型来适应你的数据特性。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