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纤人造革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根据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超纤人造革市场规模大约为2.51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3.96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
超纤人造革概述
超细纤维人造革是一种模仿真皮的人造革材料。 它通常由应用于超细纤维织物的聚氨酯(PU)或聚氯乙烯(PVC)涂层制成。 以超细纤维无纺布为基布、PU树脂为涂层的合成革称为超细纤维超真皮(也称超细纤维合成革)。 制造其他合成皮革的过程首先是铺设织物条并在其上涂上聚氨酯树脂。 但对于超纤革来说,它是从合成纤维毡开始,采用具有三维结构的超纤革无纺布作为基布,利用聚氨酯交织粘合在一起。 超细纤维皮革被认为是最好的合成材料。 由于其耐用性、成本和制造工艺,它被认为是最好的人造革等级。 超纤皮革还具有真皮所不具备的优点,如不易剥落、老化快等。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超纤人造革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超纤人造革市场规模将达到3.96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
- 超纤人造革,全球市场总体规模,预计2029年达到96亿美元
主要驱动因素:
环保需求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皮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过程不产生固体废物。 与天然皮革的加工相比,整个后整理过程的用水量很小,化学品的用量也很少,工艺设计合理,废水中的BOD和COD值很低, 满足清洁生产要求,降低污水处理难度。 从工业意义上讲,它不仅适合现代化规模生产,而且保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非自然资源。 由于天然皮革资源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档合成革的许多物理性能已大大超过天然皮革,其外部性能具有天然皮革的特点。
消费驱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皮革制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下游需求旺盛
超纤革多用于服装、鞋材、家居用品、箱包、汽车内饰等领域。 下游产业大部分属于社会消费品范畴。 社会消费品需求的持续增加是皮革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高增长,市场不断扩大,并没有出现疲软或明显萎缩的情况。
主要阻碍因素:
产品价格高
超纤合成革是科技产品,其生产集中在国内外有实力的制造企业。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技术要求高
超纤皮革的生产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某道工序不符合要求,就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资金投入大
需要投入数亿至数十亿的资金,否则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无法降低生产成本。 超纤革行业企业一般需要达到至少300万平方米的生产规模,才能拥有相对充足的市场竞争力,这也导致近年来淘汰了很多小规模产能。
行业壁垒高
新进入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客户的检验和质量认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进入市场后,还需要不断推出适合各个领域的差异化新产品,产品材质、图案、工艺等都需要不断调整。
行业挑战:
技术垄断
世界高端超纤皮革主要被日本东丽、帝人、可乐丽、韩国科隆等日韩企业垄断。
产品结构不平衡
整个行业传统成分仍重,高端产品仍少,产品结构缺乏竞争力。
产品跟随下游产业变化
大多数企业实行以销售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需求组织生产。 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生产标准半成品,然后根据客户对规格、颜色、图案等的具体要求对半成品进行加工,制造成品 。
- 超纤人造革,全球市场主要厂商排名,其中2022年前五大厂商占有全球大约2%的市场份额

全球范围内,超纤人造革主要生产商包括Alcantara SpA, TORAY, Kuraray, 华峰集团, Asahi Kasei等,其中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42.2%的市场份额。
目前,全球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日韩、中国。
- 超纤人造革,全球市场规模,按产品类型细分,混纺纺纱处于主导地位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混纺纺纱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50.7%的份额。
- 超纤人造革,全球市场规模,按应用细分,服装和鞋类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有8%份额。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服装和鞋类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51.8%的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