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控制力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运营管控能力
一、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理念
(1)不重视绩效管理,公司高层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60%以上岗位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
(2)对绩效管理的理解比较肤浅,仅将绩效考核作为薪酬支付依据,绩效考核覆盖80%以上岗位
(3)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停留在岗位层面,考核作为员工业绩和发展的工具,半年期进行总结和反馈
(4)将绩效管理作为管控手段,通过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掌控生产经营状况,每季度进行偏差分析
(5)深刻理解绩效管理的导航作用,通过考核传导集团发展战略方向,半年进行绩效回顾和纠偏
2.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1)绩效管理组织不成体系,仅由财务部门负责经营业绩考核,80%以上成员企业无相关职能
(2)绩效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仅在集团层面设置绩效管理岗,50%以上子公司无相应的职能
(3)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只有雏形,集团与子公司分设绩效管理职能,但60%以上子公司不受集团指挥
(4)绩效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完备,实现绩效专业化管理,具备相关资质的员工占80%以上
(5)建立多层次绩效管理组织体系,由董事会下属绩效薪酬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每年对绩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资质考察
3.考核指标体系
(1)没有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仅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评议,90%子公司用干部评议替代考核
(2)考核指标单一考察面窄,主要从利润、资产回报等经营性指标进行考察,该类指标占考核的90%
(3)考核指标比较有针对性,引入了对生产经营过程考核,过程指标占到考核的25%以上
(4)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层次清晰,从企业经营结果、内部运营效率、组织学习成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集团考核体系覆盖90%以上子公司
(5)基于企业战略要求建立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平衡计分卡、EVA等工具对高管层进行考核,每年对指标的合理性以及战略一致性进行分析和调整
4.绩效管理制度和流程
(1)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零散不成体系,绩效管理职责权限、考核流程等界定不清,两年以上未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2)绩效管理制度流程尚未规范化,因为人治因素导致执行偏离制度,一年以上未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3)有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流程,从指标制订到考核结果应用都有相关规定,但流程繁琐下指标或考核等关键流程执行超过一个星期
(4)绩效管理制度流程比较完善,涵盖了绩效反馈和持续改进环节,能在一周内完成考评反馈工作
(5)设计多层次绩效管理循环相关制度流程,集团公司在指标制订和考核反馈上各司其职,每半年进行绩效回顾和改进研讨会议
5.执行效果
(1)绩效考核执行效果较差,仅从形式上进行打分,80%以上的考核结果都是满分
(2)绩效考核基本能够执行,进行月度和年度考评,仅做为薪酬支付提供依据
(3)绩效管理执行比较好,按季度进行绩效偏差分析和反馈,并出具绩效改进报告
(4)绩效管理落实到日常管理,每月均按照PDCA循环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了绩效的持续改进
(5)将绩效管理运用到集团管控体系中,每季度对子公司进行绩效回顾和改进研讨会议,通过标准化的绩效报告掌控子公司经营情况和发展方向
二、财务管控
1.财务战略
(1)财务战略不清晰,在融资、投资和盈余分配等方面缺乏指导性的原则,近三年未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讨
(2)财务战略不完备,关于融资、投资和盈余分配等方面的战略原则部分缺失,一年以上未审视财务战略的适用性
(3)财务战略比较清晰,但制定依据主要为历史经验教训,未每年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和集团战略进行调整
(4)财务战略贴合集团战略,投融资和盈余分配原则具备前瞻性,对未来两到三年的情况进行了预判
(5)财务战略既呼应集团战略又能发挥自身优势,发挥投融资便利性推动集团发展,两年期滚动制定财务战略规划
2.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1)财务管理组织不成体系,集团公司各职能单元财务权限配置不合理,有40%以上子公司的财务独立运行
(2)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具备一定基础,各层级权限划分比较清晰规范,全部子公司财务受集团统管
(3)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成熟,通过组织体系设计将80%以上子公司的投资、融资、资产管理等重大财权集中到集团
(4)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完善,设置了审计部门并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具备相关资质员工占80%以上
(5)建立了多层次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对90%以上子公司关键财务岗位进行外派管理并实行轮岗制度
3.财务制度和流程
(1)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零散不成体系,财务管理责权、流程界定不清,两年以上未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2)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尚未规范化,因为人治因素导致执行偏离制度,一年以上未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3)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投融资、资金和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关规定,但流程繁琐一般财务审批通常需要两周以上
(4)财务管理制度流程比较完善,特殊事项上有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在两周内完成重大财务决策
(5)设计多层次财务管理制度流程,财务权限分配合理流程高效,实现所有子公司投融资、资产管理等关键流程的节点控制
4.全面预算
(1)预算体系比较简单,对部分未来收益、资产和现金损益进行毛估,没有每年编制预算方案
(2)建立了基本的经营计划/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的理解不深刻导致未能有效执行,预算编差高达30%以上
(3)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未来的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预算编差控制在15%以内
(4)有较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预测、规划、计划、预算、报告和绩效考核通过目标体系紧密相连、协调一致,预算偏差控制在5%以内
(5)建立了多层级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体系固化与量化,每季度对成员企业进行预算偏差分析提出纠偏措施
5.资金管控
(1)资金管控不到位,仅根据例行报表进行分析和事后管理,资金归集率不到20%
(2)有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念,但执行过程中以人治为主,资金归集率低于50%
(3)资金管控规范化,集团既管理贷款发放同时还负责资金回笼,资金归集率达到70%
(4)有完善的资金管控体系,资金管控标准化、规范化和一体化,统一账户,收支两条线,资金归集率高到90%以上
(5)资金管控与服务有机结合,集团对子公司的提供资金服务、信息服务和资金管理上的指导、咨询服务,每季度根据子公司资金状况进行内部资金调拨、转移
6.融资管控
(1)融资管控不力,集团融资分散,60%以上子公司自主融资
(2)从原则层面上进行融资管控,集团对融资大原则进行规定,80%的子公司能够按照集团要求开展融资活动
(3)融资管控规范化,融资权力基本集中在集团,不多于10%的子公司可以独立开展融资
(4)有完善的融资管控体系,融资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统一,所有授信都集中在集团,子公司不允许进行融资和担保
(5)集团通过融资管控创造价值,集团规划未来的融资环境尽可能获取多渠道融资,每年进行动态的融资规划
7.财务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控制较少,仅关注经营风险或流动性风险,90%以上对风险的判断主要源于高管层的从业经验
(2)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但因为人治因素导致执行偏离制度,70%以上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有临时性
(3)构建财务风险管控模型,涵盖资本结构、现金流管理、资金筹集等多个因素,集团对60%以上子公司财务风险可控
(4)理清风险管理的逻辑思路,寻找关键性指标和控制点,风险预警模型和应急预案可以应对80%以上财务风险
(5)积极化财务风险为盈利的可能,集团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开展资金调配、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手段化解90%以上子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人力资源管控
1.人力资源战略
(1)人力资源战略不清晰,在员工的选、用、育、留等方面缺少指导下的原则,近三年未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讨
(2)人力资源战略不完备,员工选、用、育、留等方面的战略原则部分缺失,一年以上未审视人力资源战略的适用性
(3)人力资源战略比较清晰,但制定依据主要为历史经验教训,未每年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和集团战略进行调整
(4)人力资源战略贴合集团战略,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核心团队建设规划具备前瞻性,对未来两到三年的情况进行了谋划
(5)制定了跨层次人力资源战略,强调集团和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两年期滚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体系
(1)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不成体系,集团公司各职能人事权限配置不合理,有40%以上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独立运行
(2)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体系具备一定基础,各层级权限划分比较清晰规范,全部子公司人力资源部受集团统管
(3)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体系成熟,通过组织体系设计将80%以上子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激励等重大人事权集中到集团
(4)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完善,根据职能模块设置集团招聘、绩效、薪酬等专业化岗位,具备相关资质员工占80%以上
(5)建立了多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体系,对90%以上子公司关键人力资源岗位进行外派管理并实行轮岗制度
3.人力资源制度和流程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零散不成体系,管理责权、流程界定不清,两年以上未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2)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尚未规范化,因为人治因素导致执行偏离制度,一年以上未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3)有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人员任用、绩效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都有相关规定,但流程繁琐人事调动审批通常需要两周以上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比较完善,特殊事项上有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在两周内完成重大人事决策
(5)设计多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人事权限分配合理流程高效,实现所有子公司高管层任用、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可管可控
4.高管层职业发展
(1)高管层职业发展缺失,未对高管层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设计,80%以上高管层不了解自己在集团中的发展方向
(2)高管层职业发展不系统,以零散的培训替代高管层职业生涯规划,70%以上高管层参加过管理类培训
(3)用进修替代职业发展,为高管层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改善高管层学历结构,50%以上高管参加了MBA或研修班的学习
(4)系统的更新高管层理念和知识架构,编制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通过培训、研讨和挂职锻炼等方式让提升高管知识水平和能力
(5)为高管层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将个人职位的提升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每年进行职业发展评估、反馈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