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307 2
2025-08-19

最近疯传的王虹和扎尔证明了挂谷猜想,找到论文大概看了一下,得出结论:荒唐-荒谬-荒诞!并且,南开大学研究所接收扎尔:【扎尔加盟南开数学研究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5778128361172576&wfr=spider&for=pc


1,证明挂谷猜想中的错误

【1】

五十年来,数学家们一直在寻求三维情形下这一问题的最优解:将铅笔悬在空中,使其指向过所有方向,同时最小化划过区域的体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难倒了不少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始终是众多未解难题中的佼佼者。

两位数学白痴: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的王虹(Hong Wang)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约书亚·扎尔(Joshua Zahl)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表论文《Volume estimates for unions of convex sets,and the Kakeya set conjecture in three dimensions》,宣称证明了3维挂谷猜想——他们界定了这种运动模式的最小体积极限。

【2】

悬念升级:从二维到三维的问题演变与数学关联

1917年,挂谷宗一(Sōichi Kakeya)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假设铅笔是无限细的。他找到了一种滑动无限细铅笔的方式,使得扫过的面积比凭直觉做圆周运动扫过的面积更小。

挂谷宗一想知道铅笔究竟能扫过多小的区域。两年后,俄罗斯数学家阿布拉姆·贝西科维奇(Abram Besicovitch)给出了答案:通过一组复杂的窄幅转向,理论上可以覆盖零面积。

这大致上为这个问题画上了句号,直到1971年——当时查尔斯·费弗曼(Charles Fefferman)正在研究一个看似与旋转线条无关的课题: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这种基础数学工具能将任意数学函数重新表示为波的组合。在费弗曼的工作中,挂谷问题的变体版本不断出现。此时铅笔具有粗细并在三维空间中旋转。这种情况下,挂谷问题转化为——当你改变铅笔的宽度时,它扫过的空间体积会如何变化?

复杂性:二维问题更直观,方向是有限的(圆周上的点),而三维方向是球面上的无穷多点,增加了分析难度。

问题背景:在三维空间 R3 中,挂谷猜想问:包含所有方向上单位线段的集合,其维数是否必须为3?这比二维复杂得多,因为方向的数量从平面的"360度"增加到了三维空间中的"球面方向"(无穷多个)。

数学家更倾向于用稍有不同但等价的方式重新表述这个问题。与其在空间中移动一支铅笔,不如同时想象铅笔轨迹中的每一个位置。这样你会得到一个由虚拟的、指向四面八方的重叠管状结构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卡克亚集(Kakeya set)。你可以平移这些管状结构,但不能旋转它们。你的目标是构造出重叠程度最高的结构。

3维挂谷猜想认为集合的闵可夫斯基维数必须为3。这是一种非常弱的关系——例如,若将管道粗细减半,最多只能移除极小部分体积。

然而,证明这个看似弱的约束条件却难如登天。

【4】

攻克数学界的挂谷猜想是公然造假

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的王虹(Hong Wang)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约书亚·扎尔(Joshua Zahl)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表论文《Volume estimates for unions of convex sets,and the Kakeya set conjecture in three dimensions》,宣称证明了3维挂谷猜想——他们界定了这种运动模式的最小体积极限。

批判

【1】

老师水平低。

约书亚·扎尔的老师是数学陶哲轩,(详见:陶哲轩,菲尔兹奖桂冠下的数学赝品陶哲轩,),这样一个不合格老师的学生,只能培养不合格学生。王虹的老师我不清楚,不做评价,但是,王虹与一个不合格同事在一起搞研究,可以想象能够搞成什么荒唐的事情。


【2】,

数学命题证明本身的问题。

数学思维必须符合逻辑,演绎证明某事肯定是这样,归纳说明某事在实际上是有效的,溯因仅仅表明某事可能是,所以溯因是推理中较弱的一种形式。

溯因整理成为一个命题叫做猜想(证明一个猜想是告诉你结果,让你按照规则找出原因-过程的必然性,把道理讲清楚)。

我们证明一个数学命题就是一种整体上弱势溯因推理,每一个局部需要强势演绎推理,这是无法克服的困难----超出了人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况且,,一个事实可能有多种原因,(不能用陶哲轩参数归纳方法),我们要找到那个必然的原因,并且用演绎推理证明就是它。好比逆水行舟,盲人摸象。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是从很多特殊到某一个一般。但是,溯因逻辑是从一个现象或者一个事实,反推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人永远需要理由,解释永远需要解释来解释。数学家用公理把数学推理的无穷退后阻断,防止无休止的循环论证。公理让数学有了合法性。

凡是论文有十几页以上的,几乎全部都是错误的,何况他们的论文127页。人类不可能连续演绎推理几十步-上百步不出现错误。


【3】

论文有或然推理的内容。

错误A;他们的论文中不是每一步都采用强势的演绎推理,而是使用了估计等或然推理的方法( 粘性假设的改进:之前的研究表明,粘性挂谷集合是可能反例的候选。2022年解决粘性情形后,此次证明通过新的体积估计方法,排除了所有可能的非粘性反例)。

或然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蕴含关系,是一种不可靠的判断,详见后面介绍。



【4】

错误B:他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即不完全归纳法。注意,演绎证明是从一般到特殊。而王虹他们的证明是从几个特殊推出一般,这个就不是证明了,而是胡闹!

2022年,在现代版本挂谷猜想提出五十周年之际,说王虹与扎尔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遵循卡茨(Katz)与陶哲轩(Terence Tao)[8]2014年提出的研究框架,分析了一类棘手的卡克亚集。他们证明这类集合的维数均为3,这个证明适用于闵可夫斯基维数以及一个相近的叫豪斯多夫维数(Hausdorff dimension)的概念。排除这一恼人的特殊类别后,他们需要证明所有其他卡克亚集的维数也是3。

他们采用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研究某个狭窄的维数区间(如2.5至2.6),证明不存在该区间内的卡克亚集。他们想当然认为:若能对所有区间重复这一过程(注意,他们没有对所有的区间重复这一过程,只是抽样了2.5至2.6),即可证明整个猜想(任何一个区间都是一个普遍概念命题,无穷多个区间有无穷多个普遍概念命题,就需要逐一证明,与费马大定理一样都是二阶逻辑命题,都是变化率的变化率,无法一次性证明)。

荒唐的是,王虹与扎尔认为无需从零开始。汤姆·沃尔夫(Tom Wolff)在1995年已证明:任何三维卡克亚集的豪斯多夫维数或闵可夫斯基维数都不可能低于2.5。但研究者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证明介于2.5到(例如)2.500001之间的维数同样不可能存在。通过重复这一论证过程,他们可以将维度下限逐步推升至2.500002,并以此类推。每次推进本质上都在证明——在如此微小的增量范围内,不可能存在满足条件的卡克亚集。

他们认为无需逐一繁琐地证明这数百万个增量区间的每一个。他们只需证明第一个增量,同时展示当前边界能够推导出下一个稍大的边界。(他们是抽样--不完全归纳)。

王虹1.jpg 王虹反向归纳法.jpg

此外,他们还需要证明这一推导过程无论从哪个起始点开始都成立。通过这种方式,就足以说明边界可以被逐步推进,最终达到3这个目标值。归纳法常常是有效的,但是,数学证明只认演绎推理,不承认归纳推理,除非是完全归纳。


【5】

错误C: 他们使用反证法,用假设推翻假设(只能用定理-公理-正确的客观事实推翻假设)。

他们先假设存在一个三维挂谷集合,其维数小于3(比如闵可夫斯基维数 d<3)。他们再假设的多种可能,利用多尺度分析,他们分解管子集合在不同尺度上的行为,结合"平坦性"(plany)和"颗粒性"(grainy)等性质,推导出矛盾(用假设否定假设)。

之前的研究表明,粘性挂谷集合是可能反例的候选。2022年解决粘性情形后,此次证明通过新的体积估计方法(演绎证明不能使用“估计”),排除了所有可能的非粘性反例。


错误d,违反三段论规则:

大前提:有一个否定的反例(他们首先假设存在一个闵可夫斯基维数小于3的粘性反例)特称判断i。

小前提,反例不存在(扎尔说,现在他们需要证明平坦、颗粒状和粘性特性相互抵消并导致矛盾,这意味着这个反例实际上不可能存在。)否定判断o、

结论:3维挂谷猜想成立。全称肯定判断A。

即:IOA错误格式。

根据三段论格式规则(一共有8条),其中:大前提特称判断,小前提否定判断,不能得出结论,更不能得出全称肯定判断的结论。数学定理必须是全称判断,结论是全称肯定判断的正确三段论只能是第一格的AAA式。这是绝大多数数学命题证明无法做到的。每个三段论中,必须有一个前提是肯定的并且必须有一个前提是全称命题。


否定判断的结论,只能是第二格。

例如欧几里得素数无穷多个反证法证明是这样的(第二格--否定格);

大前提:所有的合数都至少两个素因数(全称肯定判断A)。

小前提:有一个合数n,一个素因数也没有。(特称否定判断O)注意:假定素数有限,最大素数记为PK, 那么有无穷多个合数大于PK,其中一个n,这个n=2x3x5x....xPK+1,这个n大于最大素数,所以是合数,并且与所有的素数互素,因此没有素因子。

结论:由于没有素因子,n不是合数(特称否定判断O)。

即AOO格式。第二格有两条规则,第一,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判断;第二,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第二格特点只能得出否定判断。


估计的使用就是假设。天啊!两个弱智居然用假设否定假设(与丘成桐一样:丘成桐证明的正质猜想使用反证法是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只能用定理-公理-正确的客观事实才能否定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9-4 09:27:00
1.        “数学证明只能用演绎推理,不承认归纳推理” 是片面认知
数学证明的核心是 “逻辑严谨性”,但并非只有演绎推理一种形式:
o        完全归纳法(如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证明无穷多命题的核心工具(如证明所有正整数满足某性质),属于严格的演绎逻辑延伸,而非 “胡闹”;
o        对于复杂的几何、分析问题,“分步推进 + 归纳传递” 是常见策略(如你提到的 “从 2.5 维逐步推升至 3 维”),只要每一步的边界推导严格依赖公理、定理,且归纳传递的逻辑链条完整,就是合法的证明思路(类似数学归纳法中 “奠基 + 递推” 的逻辑)。
你将 “分步推进” 等同于 “抽样调查”“不完全归纳”,是混淆了 “数学归纳法的递推逻辑” 与 “经验科学的统计归纳”—— 前者是严格的逻辑演绎,后者是基于样本的概率推断,二者本质不同。
2.        “反证法不能用假设推翻假设” 是对逻辑规则的误解
反证法的核心逻辑是:为证明命题 P,先假设 “非 P” 成立,再通过 “非 P” 结合公理、定理推导出矛盾(如 A 与非 A 同时成立),从而证明 “非 P” 不成立,进而得出 P 成立。这里的 “矛盾” 并非 “用假设否定假设”,而是 “假设与已知公理 / 定理 / 已证结论的矛盾”。
你提到的 “假设存在维数小于 3 的三维挂谷集,再推导出矛盾”,是反证法的标准应用 —— 推导过程中依赖的 “多尺度分析”“平坦性 / 颗粒性性质” 等,均是基于已有的调和分析、几何测度论结论(而非主观假设),最终的矛盾是 “假设与数学公理 / 已证定理的冲突”,而非 “假设自相矛盾”。所谓 “只能用定理 - 公理推翻假设”,恰恰是反证法的操作流程,你对此的批判是对反证法逻辑的颠倒理解。
3.        “论文超过十几页就全是错误”“人类无法连续演绎推理几十步” 违背数学事实
现代数学的复杂问题(如费马大定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往往长达数百页,依赖多学科分支的交叉结论,其正确性通过 “同行评审 + 后续研究者验证” 逐步确认(如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论文初版有漏洞,后经修正并通过评审)。“页数 = 错误” 的判断标准毫无科学依据,是对数学研究复杂性的无知;而 “无法连续演绎推理几十步” 更是与事实不符 —— 数学中的长链条证明(如复分析中的黎曼映射定理证明、代数几何中的韦伊猜想证明)均需数百步严格演绎,且经过了学术界数十年的检验。
4.        “或然推理 = 不可靠” 忽略了数学中的 “估计” 本质
你批判论文中 “使用估计等或然推理”,但数学中的 “估计”(如调和分析中的不等式估计、几何测度论中的体积估计)是严格的定量分析工具,基于明确的定义和定理(如 Holder 不等式、闵可夫斯基不等式),并非 “或然推理”。例如,挂谷集研究中的 “体积估计”,是通过严格的测度理论推导得出的边界估计,其误差范围和适用条件均有明确界定,属于严谨的演绎推理范畴,而非 “不可靠的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9-4 17:04:33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6069168-1-1.html
费马大定理错误百出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6060681-1-1.html
庞加莱猜想狗屁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