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3132 1
2007-09-06

我们是否误用了MF模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大街小巷里热议的主题。对此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著名的MF模型会告诉我们什么?众所周知,建立在凯恩斯IS-LM分析基础上的MF模型,假定国内外价格不变,并且推断随着一国名义汇率——从而也是实际汇率——上升(货币贬值)时,净出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盈余,国际收支(不考虑资本流动时)得到改善。根据这个经典结论,当然人们会很自然的认为中国应当维持当前汇率,而不宜升值。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实际情况之后或许会发现,这个认识是站不住脚的。

问题的焦点在于实际汇率上升将促进净出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我们知道,在新古典理论中有马歇尔勒纳条件,是说只有当出口与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实际货币贬值才会改善国际收支。虽然这个条件与MF模型的假设不同——后者假定价格不变,但是也会提醒我们,净出口不会像MF模型中那样是实际汇率的简单线形函数。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出口结算与收益。简单的说就是如何计算出口商的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玩具厂商出口玩具到美国,由美国的美泰公司作为进口商和零售商,在美国销售中国产的玩具。假设开始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是8:1,且两国物价固定不变,一个玩具在中国买1元人民币,这样如果美泰花1亿美元,就能进口8亿个玩具到美国。现在人民币汇率上升到10:1——人民币贬值了,这样美泰公司的1亿美元可以进口10亿个中国产的玩具。如果同样的玩具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8美元且保持不变,那么,美泰销售这些玩具的收入显然从1亿美元上升到1.25亿美元了。按照MF模型的逻辑,由于这1.25亿美元的产值是中国制造的,那么显然应当记到中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去,也就是说中国的经常项目多盈余了0.25亿美元(同时实际GDP相应的增加了4.5亿人民币——10*1.25-8*1=4.5),于是货币贬值改善了国际收支

可现实是这样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于美泰公司在美国玩具进口市场上相对于中国出口制造企业的优势,它必然会尽量压低价格——那0.25亿美元的盈余显而易见会被美泰拿走作为人民币贬值的套利所得,而中国企业得到仍然是那1亿美元。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才是受损者——以美元衡量的财富并没有增加而却要付出更多的劳动。

在另一方面,MF模型对于分析日本的情况却有可能使合适的。与中国不同,日本的出口大多由本国企业主导,而不像中国这样由外资占大份额。日本出口企业在美国的进口商往往也是日本企业,销售的也是纯正日本企业的产品,这样就可以把由货币贬值带来的套利收益留在日本企业,从而惠及本国。举个例子,比如说索尼在美国销售日本制造的(未必是索尼的国内工厂,也可能是其他日本的代工企业)录像机,并且索尼在美国的进口/销售商同样是索尼,像上面的例子一样,由于日元贬值而两国各自国内价格不变,进口商会获利。但由于这时进口商也是由索尼控制的,索尼必然就拥有了在美国进口其产品的自主定价权,它会倾向于提高进口价格,也就是把日元贬值的套利收益付给日本——这时货贬值改善了国际收支——而不像中国例子这样被美国拿走。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MF模型的使用是有极大限制的,至少它并不太符合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这其实早已成为一个共识),而更适用于日本、美国那样由本国的跨国公司主导出口的情况。此外上面的分析还将告诉我们,对于人民币升值这个敏感的话题,或许将日本80年代日元升值的遭遇直接拿来作为论据反对人民币升值是欠妥当的,至少是不充分的。(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所能做的惟有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必须要指出的是,无论如何,贸易的自主性和本国跨国企业的崛起问题是必须要严肃考虑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8 10:09:00
模型的使用要考虑其前提和假定条件,不能盲目套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