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81 2
2013-09-30
                 当前中国两大历史功业机遇

其一是民主政治功业机遇:建立完善的民主机制;真正伟大的人不是整个国家维持运转都是依靠那一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依靠健全的民主机制与体制,而建立这个民主体制的领导人 才是真正的伟大;前一个人是依靠个人崇拜,是一时的政局稳定;后一个人建立的才是万世之功。

     明确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申明大义于天下,才能增强党的威信,是党执政能力全面自信的终极表现;哪怕是一个拥有一亿党员规模的执政党,也是不能把这个政党利益凌驾与国家利益之上。这样的执政理念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1945年黄炎培先生与毛泽东有过一段关于政权更迭周期的谈话。当时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个话是对的,民主确实是保证政权长存的唯一方法。但毛泽东仅仅是指出这是一个方向目标。他并没有建立健全一个成熟的民主机制和体制。建国的头几年,大约在1949---1957,“是新中国的黄金时期,民主风气优良,多党合作协商落实的很好,集权和个人崇拜的现象还不存在,经济上也是保护私有财产,联合企业家。”可是没过多久,毛泽东就犯迷糊,自我意识强大起来,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毛泽东犯错也是在所难免。十年文革让这个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之后,国家急需发展经济来稳定政局也是正确的。到了1995年的时候,我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记得农村应该是能吃饱饭了。那个时候也许是因为乐于当时大好的经济形势(而忘记了民主政治建设),也许是因为文革动荡之后的惧怕心理,总之没有进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民主的真正载体是政治协商。建国初期确立的那个政治协商,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政局,没有真正的有机生命力。也许毛泽东本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协商在国家建设中的真正意义,一直到现在,大多数政治领导人也并不理解其深远的政治意义。政治协商要广泛存在各级政府的日常经济管理事务,就是中国民主;如果仅仅在每年的两会召开才有政治协商,举行一个政治协商大会,那恐怕就是个形式了。真正有效的政治协商应广泛存在于日常政务和经济决策中。这样的政治协商就是中国民主。这让我想起了“3.15”,消费者权益日,如果说我国的消费者仅仅在315这一天才能进行维权,执行自己的消费投诉权力,315那恐怕就是个笑话。所以后来我们政府说“天天315”。

    如果限于处理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稳定的责任,让一些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任职占有多少人数多大比例是可行的?可以有很大弹性范围。可以让几个城市试点做做,找几个当前社会矛盾突出,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的试试。最让我担心的不是那些摆在明处的各种政治团体和势力,而是那些不易察觉隐藏极深的那些事情,这其中就包括各种大大小小的邪教组织。基层群众社会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容易累积成疾,形成社会政治隐患。一旦被明处的势力集团所利用,就会尾大不掉,而当发现这些问题后,处理解决起来又会十分被动。现在推进中国民主进步是大势所趋。可以有效释放各种政治矛盾和社会管理压力。无论是政治民主进程还是经济建设,永远不要做全国运动跟风潮的做法,而是遵守规律,遵守自然规律,遵守社会与经济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做法。发现地方政府有跟风冒进的苗头,及时了解情况,合理引导。健全完善的中国民主有几个好处:在地方政府处理日常政务与经济发展问题上听取社会各界建议,降低政策决策失误的风险;平衡党外各方势力;处理党内斗争留有空间;降低社会政治性突发事件的风险;

      说到中国民主进步,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经济发展决策的问题,这其中就有经济开发区这个事情;

      我们国家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叫做自由企业经济,在这个经济体系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及服务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来引导,   既然是市场经济,那就按照市场规律规则办事。以政府自我为中心设置的经济开发区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变相的计划经济。其实,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类似中国的经济开发区。一家生产企业落户哪里,完全是按照市场价格机制,是企业自我选择的结果,一个经济区域的成型是许多企业自愿聚拢结伴同行的结果,也是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而中国内地许多地方政府的做法正好相反,争名邀功的心态让这个国家进行了一场全国运动式的开发区建设,似乎一夜之间成百上千个经济开发区在全国各地建立;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设立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面对与迎接的是对中国了解甚少的境外投资者,当时境外投资者并不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哪些地方可以投资办厂,哪些是投资禁区,我们政府设置经济开发区就是告诉外商,开发区就是投资区,是我们这个国家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的一个转变,所以才称呼为改革开放。现在的朝鲜设置的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也是同样的事情。而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企业经营者已具备自我市场意识,已具备市场最优化选择理念与技术。如果适合企业落地投资,全国各地各处皆可投资,又何来经济开发区投资优惠的道理?又何必人为设置各种优惠概念强行捆绑一群企业聚集呢?如果企业真的聚拢,那也是市场的需要,是企业本身产业关联的内在需要。现在想来,地方政府招商机构那种四次乱窜,为了招商引资互相攻击,互相攀比政策优惠就变了政府的本职责任。

     记得2007年的时候,国务院曾说“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后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在国务院为了追求短期政绩进行了所谓的刺激经济的做法下,全国不但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还有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甚至村级也要弄个开发区,这种占用大量农田耕地,铺天盖地一窝蜂形成的泛滥成灾全国运动式的做法简直就是无耻。看来这18亿亩的土地早就不保了。形成的环境污染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这几年经常听政府讲他们的政绩,说:我国通过二三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时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两百年污染的历程。当初信誓旦旦说要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豪言壮语,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个笑话。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中央政府的管理水平吗?有时候我真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

     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呢?不是政府那种自我为中心所谓的详细经济规划,因为即便是再详细的经济规划也赶不上市场的变化。要的是企业的成立符合法律,企业的运营符合规律,这个社会才能健康的发展。政府要做的就是合理的引导,以逸待劳。而这几年来进行的经济开发区的所谓成就,不过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另一形态,是变相的国家计划经济。

经济开发区在适当的地方弄几个是可以的,沿海城市,内陆铁路沿线枢纽城市可以做几个试试;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做经济开发区项目,其他的城市和区域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做应该做的产业。

    伴随开发区疯狂的还有房地产。我们国家只有一种商品价格是价格自由,那就是房价;在我国,土地是国有的。中国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而欧美发达国家,土地是公私兼有的多元化土地所有制。地产和房产是私有的,房价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与演变,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房价是房屋符合市场价值本身的体现。并且政府机构不参与房地产市场环节盈利,土地出租是私人和企业之间的市场商业行为。而政府机构所起到的作用是一个交易的见证人,公信人。而中国的房地产是政府在盈利,政府通过地产出租获得第一次现金,接着是政府通过收取开发商税费第二次获得现金,然后就是政府通过收取现房交易税费第三次获得现金,最后一次就是收取二手房交易税费佣金取得第四次现金。每当一个城市出现天价地王出租,真正受益的是地方政府财政,而津津乐道此事的恐怕就是当地的市长了。当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推高建房成本后,开发商为了获利,当然也就顺水推舟的抬高房价了。这几年也听说了政府似乎也出台了一些房地产的政策,这其中有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也有地方政府政策。这些个政策与近期出台的征收“20%二手房税”都是一个结局,那就是继续推高房价。真正获利的还是政府财政。让我奇怪的是,这些个政策推高了房价,难道政府当中就真的没有人知道吗?当然不是,这是三方为了利益玩的一个政策游戏。三方分别是:为了增加地方财政的政府机构,为了获利并且给地方政府贡献高楼大厦表现政绩的开发商,为了获得差价利润的大量现房囤积持有者。这让我想起了澳大利亚的一个词:“狗哨政治”,指的是政治家在看似面向普通大众的一般信息中加入了针对特殊人群的隐性信息,即故意提供有暗含意图的信息,有争议的双重含义的描述或类似企图,目的是取悦特定群体,掩盖容易引起争议的信息。套用“狗哨政治”这个词,那么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就是“狗哨政策”,表面上是为了控制房价,实际为的就是取悦政府,房地产商和大量房产持有炒作者。那三方当然是心照不宣的执行了。房价调控越调越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记得网上有地产商任志强与深圳一个公司老板郭建波赌房价的事情:如果明年3月(2013年)房价下跌,任志强就在北京长安街上裸奔,反之则是郭建波在长安街裸奔。任志强是地产商,也是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受益者,以他的水平,当然知道如果政府机构再次出台调控政策房价自然还会上涨。只是郭建波即使裸奔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裸奔;只不过这次的“20%二手房税”政策太露骨,一下子就暴露了政策的真正意图。税收本质是从实体经济中收钱,当实体经济运营良好时,税收可以增加,当实体经济出现下滑时,为了减轻实体经济运营负担税收应当减少;当国家层面经济实体出现萧条时,国家税务机关应当减少税收目标,以减轻国家整体实体经济负担。政府怎么能够为了增加税收为了短期的政绩而倒逼实体经济提高商品价格呢?

。那么,我们的房价之高,则是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路。新闻上说这几年来取得很多政绩,有几个是能长久的站的住脚的?有几个是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的?

另一个是经济功业机遇,就是在民生领域取得突破:

    我们国家当前真正的发展突破口是做平民经济,这其中就有平民住房经济,这个经济规模很大,能带动的相关产业很多。可以让几亿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落户城区,满足他们的城市归属感,稳定基层政治,能够最大团结30岁以下年龄段年轻人的政治意愿。做成功了,我国今后30年的政治就是十分稳定的。国家就不会出现大的基层矛盾。我记得2006年我们国家取消了农村农业税,老百姓讲就是取消缴纳公粮;当时党报一致的评论说:这对农民是一种解放,是改革开放的一项巨大成果;呵呵,现在看来,当时的取消农业税也不过是仅仅减轻了农民负担;真正称得上让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有大学学历的农民工)过上幸福生活的,则是让他们在城市里有一套房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1 11:34:03
这也算宏观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 19:59:49
hardworking02 发表于 2013-10-1 11:34
这也算宏观经济?
这算~好吧,我也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