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7287 31
2005-06-15

在人大的[发展经济学]版与CENET[区域经济学]版开展同题讨论。

我仅起“开头”与“归纳”的作用。讨论是否深入,还待大家的参与^  ^

你的思想,我的思想,思想的交流是最大的收获,期待大家参与进来——

       今次的讨论源起于CCES的一份讲座简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走到尽头了吗》。现将全文转摘如下:

      2005年6月7日星期二下午1:30-3:00,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章元博士在经济学院3楼第2会议室作了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走到尽头了吗?”的报告。报告由姜建强博士主持,陆铭副教授,张晏博士,张涛博士参加了本次报告,中心的十多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讨论气氛热烈。

本次报告的内容共有七部分:

一、现阶段农村耕地使用中存在的几个现象及问题:

1、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2、土地流转程度不高;
3、土地调整频繁导致农民“长期投资不足”;
4、中央规定了15年/30年不变政策,但是各地却出现了频繁的土地调整现象;
5、土地零碎化程度较高。


二、现有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

A、彻底改革:周其仁、杨小凯等主张彻底的土地私有化改革方案,提出重建农地自耕农所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交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

B、合作制:张远军和陈解(2002)实行“农民土地股份合作联产承包责任制”;王英辉和许惠渊(2004)提出建议: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实施永久的农民土地使用制度,承认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的前提下,国家可以将现有的土地按照现在的经营权界定农民的永久使用权,并且可以继承;建立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制度,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C、其他改革:农民承包权100年不变、999年不变。


三、现有研究的解释及观点:

1、土地抛荒:现有的解释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普遍把现存的土地制度归结为土地撂荒的原因之一,甚至还有的把它作为根本原因。B、章老师的理解: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收益过低。

2、土地流转市场不发达:
A、现有的观点:有很多研究者(包括陈锡文)认为土地流转市场不发达的原因在于土地制度,大多数学者强调应加强土地流转,从而促进土地资本化,有些研究者还提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B、章老师的理解: “垃圾股”怎么流转?“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是拔苗助长:
第一、土地流转市场是内生的,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才可能会有发达的土地流转市场;
第二、即使有土地流转,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也会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所以这个市场的效率将可想而知;
第三、在土地私有的旧中国,土地流转也并不十分发达;
第四、中国的村落文化也决定了土地流转只会限于小范围内部,发达城市郊区例外;
第五、“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是拔苗助长。

3、土地调整频繁导致农民“长期投资不足”?
A、现有研究的观点:有研究认为,由于土地不断地进行调整,农户耕地的地块就会时有变动,理性的农民就不会或者减少对土地的长期投入;
B、章老师的理解:土地调整几乎不影响农业长期投资总量。

4、为什么中央规定了15年/30年不变政策,但是各地却出现了频繁的土地调整现象?
A、现有研究的解释:最普遍而且公认的解释是产权残缺说;还有干部利益说和市场替代说。
B、章老师的解释:“鸡肋说”:食之无味:负担重、成本高、收益低;弃之可惜:社会保障功能、社会心理功能:“没有土地的农民”。


四、这些现象(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够构成现在就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由:

1978-1984年中国农业产出增长了42.23%,其中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的贡献约占46.89%(林毅夫,1994)。如果改革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道我们已经有了更高效率的目标制度吗?改革的目标制度对于效率的提高有多少?改革的成本有多高?


五、在没有决定是否要改革(以及如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之前,我们至少还要深入研究或回答很多重要问题!

第一、我们想向农村土地要什么?
第二、现有土地制度的阻碍因素到底有哪些?
第三、中国的农业将走向何处?
第四、我们想向新的农村土地政策/土地制度要什么。


六、我们要牢记一些特征性事实: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极低,农村土地数量有限,自给自足的小农方式仍然占重要地位,工业化在短期内似乎并不太可能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岗位来吸纳这些素质较低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的低素质也未必能适合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体制将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七、一些有趣的思考:
城市土地使用权70年,农村呢?
农村土地使用权可否继承?
“30年不变”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30年不变”带来对土地的更多长期投资?带来规模经营?

还会带来:收入差距、加大贫困、促进或阻碍劳动力转移、促进或阻碍城市化……将造就一批没有土地的农民(可能产生贫困陷阱)?……贫困地区的男子娶不到媳妇?……影响生育决策?……影响子女教育决策?……它与户籍制度之间的关系?…… “30年不变”政策如果严格执行的话,将会对农村居民的众多决策产生非常非常重大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们是否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影响或后果? 另外,一个悖论: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冲突。(李珍珍根据讲座内容整理,未经章元博士审阅)

[此贴子已经被鬼魅魍魉于2008-11-7 9:18: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16 08:06: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到转换门庭的时候了,感觉这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无法形成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而且对农村城市化起着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6 16:43:00

果然是小黎斑竹。

个人认为撂荒现象的制度原因是农村内部土地流转机制的不灵活。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家庭劳动力无力经营,但作为最后一层保障不能失去时的选择。

中国人多地少,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耕地资源将变得越来越稀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将土地完全私有化后果是很难预料的。请高手分析一下:土地私有化与征地中保障农民利益问题。(最近案件频频!!)

目前全国完全失地或者人均耕地0.3亩以下的农民多达4000~5000万人,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其中2942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完全失去耕地的占43% ,“种地无田,上班无岗、创业无力、低保无分”,耕地被征占后收入下降的占4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6 17:00: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7 17:14:00
你们好!我也是个大学生(大一工科生).但不及你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但自己一直在研究三农.自己有一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如果大家感兴趣,发我邮件haobenquan@126.com我用附件传给大家.但文章暂只请观看,但可以提出意见啊(谢谢)因为笔者正忙于刊物发表.对了,温铁军先生是你们学院的么?不好意思的讲一句,如果有可能,可否请其给点意见,感激之请,先行表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7 21:45:00
不会这么快就走到尽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8 10:09: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确实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对这种制度的怀疑和对新的制度的思索。

我很同意章老师对“土地抛荒现象”的解释。农民的经济头脑可能不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朋友的经济决策能力也越来越理性了。他们也会在经济生活中运用成本收益法去决定其选择了。现在,农民的有以下几种选择:1 ,按传统的那种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耕种。2 出外打工。3 对土地进行市场化经营,注重成本收益。4 成为城市人口,从事其他行业,如第三产业。

大部分农民游离在前两种选择中。后两种选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方兴未艾,在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障碍,比如农村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高,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体系不完善,教育水平较低,户籍制度约束,城市的就业形势严峻等。以前农民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现在搞市场经济了,农民获得了这个选择。由于第一种经营方式的效益太低,比在外打工的收益还低,农民只得取次劣的选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