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2196 2
2015-01-19
尽管“指标体系”相关方向的文章在目前的学术期刊中已不再常见,但从课题和ZF报告角度“指标体系”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从个人理解角度,指标体系具备太多的主观性,夹杂了更多的ZF意愿。与国外完全市场下的预警指标不同,很多情况下,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事后的,即用以支持已有的成就,很少有ZF会采用该体系作为自己下一步行为的标准。即便是完全市场下的预警指标,总体感觉还是偏技术的,一种指导性的东西。从经济学角度看,更多的是解释问题,解释更多的是科学问题。想咨询一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如何从事后的某一领域制定指标体系出发,提炼出对应的科学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9 15:38: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 22:41:55
好问题!笔者对楼主的“科学问题”理解可能有些不同认识,陋见之,科学问题实际是现实生活中的规律,这种规律难以直接发觉,常给人以一种矛盾、片面、难以解释的现象,故称之为“问题”。“科学问题”有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并证实的,也有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后者的价值一般大于前者,作为学科理论,前者又强于后者。楼主所称的指标体系,是学者惯用的一种近似手段,经济学中的概念不同于自然科学,比较模糊,某个概念无法用唯一指标,又或某个指标无法完全表示时,就需要多个指标来尽可能的逼近被研究的对象概念。所以,用指标体系来寻找科学问题犹如摸石过河,而用指标体系来证明科学问题则类似打桩过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