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826 9
2015-05-2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笋林 马伟锋 夏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范某,因在2011年3月与其指导的学生在《新中医》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共同署名的论文,2014年被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一名主任医师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告上法庭。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二审均认定侵权事实成立,判决范某需承担民事赔偿8000元,并需在《新中医》期刊上登载致歉声明。

  3200字论文抄了900字

  叶先生是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的一名主任医师。据司法材料披露,早在2007年9月份时,他就曾在权威中医药杂志期刊上发表过有关黄褐斑病因的研究论文,名字为《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在该论文中,叶先生称自己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分为8大类,分别进行了论述。此外,他还著有论述黄褐斑诊疗方面的书籍,曾在2008年公开出版发行。

  2011年3月,叶先生称,他偶然在中医药业界《新中医》期刊上看到了一篇广州某教授论黄褐斑治疗经验的论文(以下简称《经验撷要》)。该论文的署名为“杨某”、指导老师一栏署名“范某”。论文中标注,杨某是一名博士研究生,而指导老师范某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叶先生称,经比对,他发现在该篇约3200字的论文中,第一部分有3个自然段共计约900字,是摘抄自他2007年的论文《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且并未注明摘抄文字的出处。

  “发现被对方侵权后,我十分震惊,多次向对方讨说法,但都没有得到合理答复。”叶先生称,他其后向范某方面发去了律师函,也曾向广州中医药大学投诉,但对方从未向他道歉,双方也未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他于是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道歉并赔偿损失。

  业界通用观点就不算抄?

  在本案审理期间,涉事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范某回应,他其实也早在1996年就针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理论体系且以专著形式公开发表过。

  范某认为,关于黄褐斑的相关理论,在高校教材、论文、个人专著等资料中,都有他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广泛。另外,医学界其他名家也对该疾病发表过诸多论述,因此他认为叶先生的论文内容不具有独特性及原创性,是业界的通用观点。

  另外范某在该案二审期间提出,涉案论文的作者是杨某,即他的学生,但叶先生在本案中并未起诉杨某,导致事实难以查清。范某称,涉案的论文原本是他的学生杨某总结他的经验和心得而书写的文章,注明他为指导老师合情合理。学生杨某在《新中医》期刊上发表该论文过程中自行添加了一些内容,并没有取得他的同意。

  总之,范某在一审二审中均认为,涉案的论文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他也不应当承担侵权的责任。

  对此叶先生认为,学术界允许有相同的观点,但是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抄袭。他根据临床经验,对黄褐斑病因作了系统研究,论文内容无论是从语言表达艺术,还是逻辑思维均体现了学术水平,与既往文献不同。因此他认为范某共同署名的论文,部分内容系抄袭自他的论文,构成侵权。

  文字具有独创性,应保护

  对此案,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在一审中认为,叶先生在《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论文中对黄褐斑治疗方面所作的论述和分析,其内容表达具有独创性。范某有署名的涉案论文《经验撷要》的第一部分使用了叶先生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而未经其许可,也未注明出处,该行为已经侵害了叶先生所享有的著作权。

  天河区法院认为,范某作为杨某的指导老师,也是侵权论文的署名作者,应当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天河法院一审判决,范某需要在判决生效之日起2个月内在《新中医》期刊登载声明,向叶先生致歉。且需要赔偿叶先生经济损失3000元,赔偿叶先生合理费用支出5000元。

  范某方面不服提出了上诉,广州中院二审认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而非“思想”,即使叶先生论文中的观点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中已有体现,但就该论文而言,具体的文字表达是具有独创性的,应当受到保护。范某对其有署名的文章构成共同侵权,故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据叶先生昨日称,该案于2014年底作出了终审判决,但时至今日过去了4个多月,侵权方范某尚未完成公开书面道歉、赔偿的义务。“我打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27 08:47:10
好样的,支持叶大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08:53:19
叶世龙,男,1959年11月出生,湖北省洪湖市人。1992年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尔后执教于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94年调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现为该院心脑血管专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病,以中医药美容和心脑血管病为研究重点。在黄褐斑、痤疮、脑梗塞、脑出血、中风偏瘫、血管性头痛、失眠、眩晕、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雷诺氏病、硬皮病、周期性瘫痪、多灶性运动神经病、重症肌无力、顽固性咳喘、胃病、肠激惹综合征、阳萎等常见病和重危急症的诊疗上积验颇丰,常常以纯中药治疗获效。
学术坚持“不杜撰,不抄袭,编则编,著则著,理论研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临床论著一定有病案供查”的治学原则,主编《中西医结合诊疗黄褐斑》、《实用中医美容健身3000方》、《须发保健与治疗方》、《五官保健与治疗方》、《颜面保健与治疗方》、《颈、肢、体部保健与治疗方》、《头面损容性疾病治疗方》7部,合编《中华性药性方大全》、《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等医著8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省、市、区重点和一般科研课题8项。年医学专著8部,发表医学论文116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1 16:34:00
sjtusjtu 发表于 2015-5-27 08:53
叶世龙,男,1959年11月出生,湖北省洪湖市人。1992年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尔后执教于武汉科技大学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1 17:32:22
业界通用观点就不算抄?
从学术规范来说,即便是常识性的观点,也不能抄袭别人的有关文字。同样是非原创观点,众所周知的观点,但,仅仅抄袭文字,也完全有可能构成抄袭。

从著作权来说,假若抄袭别人的文字,完全可能构成侵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1 17:34:06
例如科普文章,其作者显然是科普,没有原创。

但是,学者假若抄袭这科普文章,完全可能构成抄袭,还完全可能构成侵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