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功能在于沟通,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这批青少年,互动是他们对沟通的刚需,而传统电影人通常以艺术家、大师自居,更多的是我讲你听的姿态,甚至是“看不懂就再多看几遍”的“霸气”,在这一代青少年这里已经行不通了。
如何沟通?首先是抛开基于产品的沟通,从产品生发出情感沟通,这被张昭称为“有温度的情感服务”。
“传统做电影就是想商业的事儿想很多。”乐视影业刚开始做《小时代》第一、第二集的时候也仍是传统电影人的思维,但在遭遇第二集的票房滑坡以及舆论围攻之后,张昭在绝境之下找到了突围的凭借,“如果是纯粹的商业逻辑的话,(续集)就不应该再做了。第三集做剧本的时候对我是很大的考验,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更深度地和粉丝沟通,更多的让他们有一种拥有感。”这包括让《小时代》更加“小时代”,坚决打分众牌,让粉丝在情感上认同《小时代》是属于自己的,张昭强调,“用户是很在乎的。”这一点,看粉丝们对这部作品毫无保留地坚决捍卫就能看出,多少有点像父母般的无条件爱护。
用户比产品大,乐视影业从《小时代》的两年发行里建立了这样的理念,因此会将与用户的沟通超越产品的
营销,以产品为依托在影片全流程贯通这种用户体验的关怀。《小时代4》的上映遭遇的柯震东事件几乎是毁灭性的,以《捉妖记》参照,后者几乎是重拍了一遍,而前者虽然比起后者在规避政策的强制上躲过一劫,但仍然被迫延后了半年时间上映,以便做好“剪辑”工作。
不论是郭敬明还是乐视影业,为了安抚粉丝的情绪,也是为了影片延期后仍能成功上映,不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持续性地与粉丝保持互动,观照粉丝的情绪,而且以推出《爵迹》项目重新拉动粉丝的热情,不让他们冷却,也就是不让他们失望。《爵迹》在阵容上既延续了《小时代》的一部分,令原来的粉丝/用户可以延展到新产品上,又以
范冰冰领衔来关切粉丝的成长——从女生到女人,偶像的需求变化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张昭作为《小时代》背后的资本方,其实离粉丝很远,传统上出品人、制片人都只管2B的部分,也只跟2B环节的人打交道,但《小时代》很特别,张昭最近在微博上发现很多《小时代》粉丝感谢他,“不管你是不是有粉丝,你为他们服务的时候,他会从心底认可你。毕竟你让他们情感上获得了满足,他为什么不可能感谢你呢。”这也是为什么,在谈到第四集的《小时代》有什么不同时,他说这个IP有了温度。
这个温度也引来了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参与到了这部收官之作。BAT加上京东和整个乐视生态为《小时代4》提供了宣发上的支持,当然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为什么选择《小时代4》?互联网巨头看重的一定是商业上的价值,即便短期内并不能有可观的变现,但《小时代》的粉丝——90后已是互联网巨头们现在以及未来的主力消费群。此外,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
黎瑞刚曾说过,内容也是入口。互联网巨头手上的都是渠道意义上的流量入口,但这些在同质化的竞争下已难言壁垒,譬如最近支付宝转身融合了微信和大众点评的王牌功能,毫无疑问是对后两者巨大的挑战。张昭认为,情感是维系用户、建立壁垒的最优策略,“互联网如果要做到有温度的流量,电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五大互联网巨头的此番联合,在张昭看来,正是共同意识到了《小时代4》的温度,而这是当下国内市场上罕见的稀缺IP。
来源:
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