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竞争与微笑曲线
对郎咸平1月19日演讲的评论(二)
郎咸平演讲运用的产业链竞争理论发轫于微笑曲线。微笑曲线较早由ACER的施振荣提出,他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随着显示器、内存、CPU以及配套软件等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价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
所谓的“微笑曲线”其实就是“附加价值曲线”,即通过品牌、行销渠道、运筹能力提升工艺、制造、规模的附加价值,也就是要通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渗透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后来“微笑曲线”理论被广泛用来阐释在各行业中都存在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等要素对产品价值的提升。在企业竞争乃至由大量企业竞争为基础的国家竞争力的构建中,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产业链的位置尤其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技术研发,还美名其曰:降低风险,拿来主义,结果在核心技术和品牌服务层面受制于人,形成不对称竞争。
郎咸平提出的“1+6”,把产业链分成制造和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规划,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终端六个环节。显然,产品设计、材料采购属于价值链上游;而订单规划、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终端属于价值链下游;这些环节的附加值均要高于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因此郎咸平提出的产业链竞争事实上是微笑曲线的衍生,他指的是为了实现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对称竞争,必须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竞争,这一点,对一个国家或者对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尤为重要。
纵观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一方面将大量资源用于生产制造的机会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时;第二个方面,产业链是否能够向前后有效拓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各行业的竞争力,当然也会影响到这些行业中企业的生存。比如,在家电行业,外资彩电掌控了液晶电视面板和等离子面板的核心技术,他们一方面高价向中国家电企业出售面板;另一方面,又低价向中国市场出售整机,曾几何时,中国家电企业毛利率急剧下降,我国电视机行业出现了整体性的危机。幸运的是,我国有的企业家对此是有深刻认识的:如长虹董事长赵勇在决策投巨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时说:“如果我们没有屏的资源,我将建议长虹实施产业战略转移——放弃平板电视制造。”
郎咸平关于产业链竞争的演讲振聋发聩,但愿中国有更多的像长虹赵勇一样的企业家能从产业链竞争的视角分析企业未来竞争优势,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