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5-12-17 00:35:16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17 00:14
先生,索洛模型很简単,Y=Af(k,l),A代表技术进步,K资本,L劳动。本质上是把一切非资本和劳动的因素都归于 ...
马克思的“模型”,虽然看起来古朴,简陋,其实应该来说,远胜主流经济学。

应该如此。转化开展的余地很大。甚至稍加变形即可。


具体的内容,原因,兄弟暂且讲不好,说不大清楚。有待于学习领会当中,在今后不定期的开展。


需要依赖大哥的讲解,辅导,提问,议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00:36:3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17 00:14
先生,索洛模型很简単,Y=Af(k,l),A代表技术进步,K资本,L劳动。本质上是把一切非资本和劳动的因素都归于 ...
请大哥多讲解,多辅导,多议论。


兄弟有信心,和大哥一起,见到有所新颖的有一定意义的模型。甚至非常非常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01:27:51
对于这个生产函数要了解它的简单起源原型,才便于理解。

考虑一个成衣厂有30个制衣工,10台缝纫机,(制衣工三班倒,每人用一台缝纫机)。生产函数是
    产值Q=f(L, K)
这里L是制衣工人数,K是缝纫机个数。当制衣工的数量L和缝纫机的数量K增加n倍时,产值Q也大致增加n倍,所以Q对于L和K大致是线性的。

这个线性函数不是简单的 Q = aL + bK,因为如果只增加工人而不增加缝纫机的话产值是不会增加的。就是说,还要有一个 L = 3K 的约束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1:58:34
xwu622 发表于 2015-12-17 01:27
对于这个生产函数要了解它的简单起源原型,才便于理解。

考虑一个成衣厂有30个制衣工,10台缝纫机,(制 ...


谢大哥!

兄弟基础太差,所请教的问题太低级,其他网友一般没兴趣,不关注,不理睬。

大哥和马列光大哥请多多讲解,辅导,指教,评论。



兄弟关注的,是马克思经济学与宏观理论的对接、融合等问题,也包括开发挖掘马克思经济学本身的模型问题。
这些问题,当然都很大,都很难。

兄弟这么无知,也愿意向前探索。


还请各位大哥多给予指点![handshak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2:03:40
xwu622 发表于 2015-12-17 01:27
对于这个生产函数要了解它的简单起源原型,才便于理解。

考虑一个成衣厂有30个制衣工,10台缝纫机,(制 ...


兄弟基础太差,太无知,不过,想了解,

1,主流经济学在生产函数、增长模型上的基础知识,至于,他们更丰富更高级的部分暂且省略,因为,我也掌握不了,

2,这些基础知识,能体现出精妙博大的东西吗?
和马克思经济学相比,是否真的有划时代的新眼光?

3,马克思经济学本身,是能处理相当多事情的。而且看上去更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2:16:42
索洛模型很简単,Y=Af(k,l),A代表技术进步,K资本,L劳动。本质上是把一切非资本和劳动的因素都归于A。

考虑一个成衣厂有30个制衣工,10台缝纫机,(制衣工三班倒,每人用一台缝纫机)。生产函数是
    产值Q=f(L, K)

=========================================================


仅从上面来看,

1,主流经济学的上述起步很笨拙,也累赘。

2,他也是考虑劳资关系,当然,是比较特殊、另啊类的考虑劳资关系。

3,至于引入技术进步等等,相对是枝叶问题。


那么,既然在相当长时间内,上述一直或明或暗存在于主流,则应该是有所发现的,有较好的推导结论的,例如发现了、指出了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数量关系,一些界限等等。
--------这些发现,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暂且不论。

那么,他们的发现、结论是什么?大体来说,随意来说,是哪些?

从这么笨拙简陋的模型出发,他们得到了推导出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2:30:59
马克思经济学,也使用了财会实务界的模型,这也是社会惯用和实用的模型,

劳动产品 → 产品的产值=生产资料成本+工资成本+利润

产品的单位,是日常单位,例如,瓶,台,升,公斤,等等。

产值的单位,是货币单位,例如元。


将上述工资变形,即有:

工资=人均工资*雇工人数=小时工资*雇佣劳动时间

将上述产值变形,即有:

单位产品价格*产量

变形后,逻辑仍旧一致,量纲一致:

单位产品价格*产品=投资转化为成本+投资利润=生产资料成本+(人均工资为系数)*雇佣人数+利润


那么,可见,马克思、财会实务、主流经济学,是同样的模型。
当然,各自的分析、推导、定义,有所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3:26:50
单位产品价格*产品的产量=投资转化为成本+投资利润=生产资料成本+(人均工资为系数)*雇佣人数+利润

上式,可以继续转化,由成本得出成本与投资的关系,把投资引入。

可以有:

系数*产量=系数*投资+系数*投资=生产资料成本+系数*雇佣人数+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3:48:42
边际,规模递增,规模递减,等等,不妨看成数学上的小技巧。

而不必过于看成社会经济的什么规律,现象,关系。


打个简陋极端的比方来说,

说面对张三,我们不妨直接去说,张三身高2米,身高1米八,等等。
而不必说,张三的身高,必有极限,必然递减,必须有边际,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5:17:09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7 00:32
大哥请看一下 板凳 左大培的2个贴,介绍增长模型的。

并请继续辅导讲解一下 道格拉斯 ...
先生那么谦虚,其实,我的经济学功底也不好,我们相互交流。左大倍介绍的宏观模型,仅仅凭记忆,我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萨氏的乘数加速原理,模型是伏美的。主要问题是,均衡点为投资=储蓄(贮存),这是有问题的,而一旦没有这层关系,他们的理论就没有意义了,需要重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5:23:4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17 15:17
先生那么谦虚,其实,我的经济学功底也不好,我们相互交流。左大倍介绍的宏观模型,仅仅凭记忆,我认为, ...


大哥学养深厚,见识敏锐深刻。

绝大多数人没兴趣发言,没兴趣指教,咱们自己多讨论讨论。

其实,即便理解错了,思索错了,都无所谓,终归会有自我的进步,还有歪打正着,当然,大哥也少不了妙手偶得。

主流经济学,肯定有大量精致和丰富。至于观点的真假对错,可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5:30:0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17 15:17
先生那么谦虚,其实,我的经济学功底也不好,我们相互交流。左大倍介绍的宏观模型,仅仅凭记忆,我认为, ...
均衡点为投资=储蓄(贮存),这是有问题的,
主流经济学的储蓄,完全可能是有明确定义。

抛开上述这点不论,它可能是含混的,庞杂的。

大家都知道,常识性来看,

投资需要回本,社会再生产需要积累,产品会有过剩,而过剩产品可看成下期的“资本”、“投资”。
另外,居民等存款,和企业等借款,也有关联。
另外,成本与利润有关联,成本中的工资大体相当于居民消费,也相当于一部分的产值,另有过剩产品,
等等。


---------主流经济学的储蓄,可能跟上述都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5:32:5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17 15:17
先生那么谦虚,其实,我的经济学功底也不好,我们相互交流。左大倍介绍的宏观模型,仅仅凭记忆,我认为, ...
而一旦没有这层关系,他们的理论就没有意义了,需要重写。
财会实务界,应该没有主流经济学的特定的“储蓄”概念吧。假若如此,这就涉嫌累赘多余另啊类。

而财会实务界的常规,其实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常规。

而马克思,承认和接受上述常规。


在通常的情况下来说,常规的做法,是最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15:39:3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17 15:17
先生那么谦虚,其实,我的经济学功底也不好,我们相互交流。左大倍介绍的宏观模型,仅仅凭记忆,我认为, ...
边际,规模递增,规模递减,等等等等,不妨看成数学上的小技巧。

而财会实务界的常规做法,往往是最好的,也最贴近社会经济的实际。

而马克思,不过是把劳动的量,引入社会经济的常规。

兄弟我觉得,使用常规的简单的模型,完全可以可能,把经济过程,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等,给表达出来。


请大哥等几位,对主流经济学的储蓄概念,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洛模型等,多辅导,多讲解,多指教。

请相信,一定有好的东西,是熟视无睹的,是简单的,就隔着一张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8 00:00:10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7 12:03
兄弟基础太差,太无知,不过,想了解,

1,主流经济学在生产函数、增长模型上的基础知 ...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的理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大局。其他经济学家偏重分支细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8 12:49:31
xwu622 发表于 2015-12-18 00:00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的理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大局。其他经济学家偏重分支细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8 20:56:00
储蓄和投资概念辨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和投资于平时人们所说的“储蓄”和投资是不同的


储蓄:
一:指的是GDP流量的一部分(两部门时指:今年的产出减去今年的消费),不是存量(比如银行里的存款量)。
二:指的是产品范畴,(凡属没有被消费掉的实物都是储蓄:新厂房、新设备是储蓄、库存也是储蓄)而不是货币范畴(比如银行存款)。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储蓄",无非是一种"剩余"的概念:国民总收入扣除折旧、最终消费、税收后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公众储蓄"。



投资
   一:同储蓄一样,指的是GDP(今年的)流量的一部分不是存量。自己投资办厂所购置的机器、设备如果不是本国本年生产的,这部分"投资"就不能计    入GDP中的"投资"
   二:指的是产品范畴不是货币范畴。

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和投资为何相等
一国的产出可以同时从三个角度去看:

它是一国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即总产出(对应产品的生产)
它是一国的收入,也即总收入(对应产品的分配)。
           Y=C+S,的现实意义是,某国某年内的新增价值从收入的角度反映为新增消费和新增储蓄。
它是一国的支出,也即总支出(对应产品的使用)。
           Y=C+I其现实意义是:某国某年内的新增价值从支出的角度上是由新增消费和新增投资提供的

总产出=总分配=总使用
这就是核算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每一项对应GDP的一种核算方法,并且理论上,每种核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必然相同,因为他们的实质是一样的。每一项在实际统计操作上,都要划成无数的细项。在具体统计时,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不同方法统计出来的值可能会稍有差别。
C + S = C + I
=>
I = S




I=S 的现实意义是,新增投资导致了新增储蓄,或者S=I新增储蓄是由新增投资提供的。是投资导致了储蓄,而不是储蓄导致了投资。

https://bbs.pinggu.org/thread-958466-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8 21:20:23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8 20:56
储蓄和投资概念辨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和投资于平时人们所说的“储蓄”和投资是不同的
关于储蓄,这里采用上述版本的解释。

那么,兄弟翻译一下这里的  投资=储蓄。


设一定时期有一个产值=Y,Y是货币核算的值。Y对应本期产出的产品y,y是一些实物、货物。

那么,这个货物实物Y属于谁呢?属于货主。因此,这个货物的产值Y也叫货主的资本、资产、投资等等之类。



如果产值Y当中有一部分变现了,变成了货币的销售收入,即货物y销售掉了一部分,那么,销售出去的那部分,就叫消费,被购买者拿走消费去了。

当销售出去了,货物还属于货主吗?不属于货主了,从而,也就不再叫做货主的资产、投资之类了。

那么,一直销售、销售、销售到了期末,还有销售不掉的相对过剩的产品,
-----------就叫储蓄(从其没有被销售出去剩余下了,这样来看来说,就叫储蓄或储存或存货),
-------------也叫投资(从这是货主的经过销售之后剩余下的资产资本及没有变现的产值来说,是叫投资)。


总结一下来说:

产值=成本+利润=销售出去的实现了的收入+没有卖掉的相对过剩的产品的产值

后面的这个“没有卖掉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值”,就叫储蓄(存货),也叫(尚存尚余尚未实现变现的)投资。
-------其实,就是还没有卖掉的存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03:58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6 18:28
生产函数即便是2015年提出的,马克思也懂得,也不屑一顾。

兄弟这样说,不是随便说的, ...
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05:24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5-12-19 00:03
哈哈哈哈哈哈哈~


请大哥指教、讲解、辅导一下生产函数、增长模型方面的知识,也请大哥多评论多发言和多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09:39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8 20:56
储蓄和投资概念辨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和投资于平时人们所说的“储蓄”和投资是不同的
跟帖审核了。

上一跟帖中,意思是说,储蓄=当期产物、产值当中,没有销售出去的相对剩余的那部分货物=投资。


那么,也可见:

产值=成本+利润,

这一财会等式和社会经济实务中的等式,被马克思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所承认,所使用。

同时,也是对接财会实务、马克思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的一条共同通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28:36
由:产值=成本+利润

将上式左边,乘除劳动人数*劳动时期,可得:

产值×劳动人数*劳动时期÷劳动人数*劳动时期
=(产值÷劳动人数*劳动时期)×劳动人数*劳动时期

以上劳动人数、劳动时期,可取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劳动人数,平均劳动时期。
而劳动时期,通常可取1天,1月,1年等1单位的时期,而且,进一步来说,又可精细化为劳动时间,例如,一年劳动时期中平均劳动若干小时,进而,继续做各种变形转换。

那么,以上(产值÷劳动人数*劳动时期)是人均单位劳动时间上的人均产出、产值,这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并且可看成系数。
而且,劳动生产率代表了技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代表了技术进步。

将等式两边同除以上述劳动生产率系数,可得:

劳动人数*劳动时期=(成本+利润)÷(产值÷劳动人数*劳动时期)=(成本+利润)×(劳动人数*劳动时期)÷产值

那么,
劳动人数*劳动时期=劳动价值的量=相应产物的量,

那么,
(劳动人数*劳动时期)÷产值,其实也是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并且根据研究需要也可看成系数,或者不看成系数。

那么,

马克思说的价值=劳动人数*劳动时期=(成本+利润)×(劳动人数*劳动时期)÷产值

这样,虽然以上各公式属于同义反复,但,仍旧给出了关于价值、产出、产值、生产函数、增长模型等方面关系的一个公式、工具。其中,给出了价值和产值之间的关系。

而且,以上各公式,都可以继续做各种变形、转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31:03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32:37
Jealy 发表于 2015-12-19 00:31
学习了


跟帖待审核,待放出后请多批评议论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33:29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9 00:32
跟帖待审核,待放出后请多批评议论指教!
谈不上指教啦,互相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37:16
Jealy 发表于 2015-12-19 00:33
谈不上指教啦,互相学习
[victory][em27]

请到时候不假思索地随意地随便地批评和议论!

兄弟需要大家多批评和多议论,更能激发灵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39:35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8 20:56
储蓄和投资概念辨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和投资于平时人们所说的“储蓄”和投资是不同的
这个跟帖还要审??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43:18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19 00:37
请到时候不假思索地随意地随便地批评和议论!

兄弟需要大家 ...
[handshak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55:02
由价值=劳动人数*劳动时期=(生产资料成本+工资+利润)×(劳动人数*劳动时期)÷产值,

可引入投资,

将上式右边,上下同乘除投资,可得:

投资×(成本+利润)×(劳动人数*劳动时期)÷(产值×投资)

可做各种变形转换,例如:

(投资÷产值)×{(成本+利润)÷投资}×(劳动人数*劳动时期)

进而可做各种变形转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9 00:55:39
zounghy 发表于 2015-12-19 00:39
这个跟帖还要审??醉了。。。。。
[handshak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