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管理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军工电子行业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从科研院所目前资产管理的情况看.涉及资产管理的所属部门往往超过四个。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台账管理.规划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各自负责不同渠道固定资产的计划.物资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及实物台账管理、机动部门则负责固定资产的安装维修保养、质量部门负责设备仪器计量等。由于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不同。管理工作存在交叉重复,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混乱.表面上各部I]都在管理,但实际上管理却不到位。造成部分原始数据丢失、固定资产建账不全和资产流失的后果。最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损坏处置职责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
二、不重视实物管理.管理方式落后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财轻物”、重投入轻效益、重使用轻管理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彻底转变.致使经费变成实物之后的管理力度迅速下降。比如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属于繁琐、复杂、强度较大的工作,但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却长期固定一个人在管理.且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难以暴露出管理的漏洞。这就导致账面价值的统计不准确.固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管理和财务价值管理脱节,家底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简单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亦不能及时、动态、完整反映资产的存放、使用、定置、转移、维修等情况。虽然所有固定资产均会落实到专人保管使用,但针对人员的调动或更换,没有相应的资产收回机制.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不知去向。整个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主要依靠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只设有设备管理奖而无相应的惩处措施。
三、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偏低
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一般是通过项目团队开展的.每个项目进行预算时,都会安排仪器设备的购置资金。由于管理部门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对同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各个项目.各自按照各自的预算安排仪器设备采购.因此就单位整体而言,同类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现象较为严重.而高端科研资产相反又缺乏资金的投入。存在有的设备闲置、有的设备不足的现象。另外.军工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由于针对性和精密度较高,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与未来类似项目所需设备存在不兼容的问题.一旦当前项目完工.该项目的固定资产就被闲置.造成许多专用仪器设备或长期闲置,或设备利用率低。
四、重视新增固定资产
忽视对已购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改造管理出于需要.军工科研院所愿意花费大量精力来申请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而在申请预算大量经费采购的同时.却很少考虑设备的日常运行和后续维护使用。设备仪器等资产购置时,仅考虑采购价格,没有关注其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及处置等情况。军工科研院所设备一般精密度较高,而其操作或管理人大多为兼职人员.由于专业、时间、精力等因素,对设备的维护较差,往往只能依靠设备的售后服务。许多高端科研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都相当昂贵.且一些重要部件也有一定的寿命要求.如果没有长期和固定的经费支持.常常会造成设备仪器搁置。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缺乏经济意识.许多闲置资产长期搁置直至报废.没有及时维修或改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