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17-2-8 10:42:42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8 06:4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总阅读23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0:44:12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9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0:50:24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8 06:4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09:13
第70天,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70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10:24
央行连续第四天暂停逆回购 今日1250亿元到期

中国央行今日继续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为连续第四天。今日将有1250亿元逆回购操作到期。

央行公告称,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2月8日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当前中国2026年到期、票息2.7%国债成交收益率跌2个基点,报于3.450%,昨日报3.4726%。

中国央行在春节前一周上调了MLF利率,在节后第一天又上调了OMO和SLF利率。同时,本月也将有巨额公开市场操作到期,市场担心流动性将面临更大压力。

尽管如此,上周六到今天,央行均暂停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分析师认为,虽然2月全月资金回笼压力大,但近期大量资金仍未到期,可满足市场需求,整体流动性依然充裕。

据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统计,本月共有18500亿OMO+MLF到期,同时央行通过TLF解冻的约6300亿元资金也将回归冻结状态,资金回笼压力大。但央行依然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体现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不动摇。

明明团队在周一的报告中评论“央行连续两天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时称,央行依然暂停公开操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虽然2月全月回笼量较大,但就这两天来看,大量资金仍未到期,可以满足当前的资金需求,所以最近几日市场整体流动性仍然十分充裕;

第二,央行在资金相对充裕时不继续投放资金,也没有为即将到期的大量资金提前释放流动性,正体现了央行稳健中性的态度,最终达到防风险,去杠杆的目的。

同时,考虑到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决心,不少分析师认为,未来也不能排除重启正回购的可能性。

华创屈庆团队分析师周冠南认为,虽然央行没有进行正回购来加速回笼流动性,但严控信贷政策导向下央行紧缩趋势已经明确,市场对央行主动收紧流动性的预期仍在,未来仍不能排除央行采取包括重启正回购在内的抽水流动性的措施的可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正回购引而不发对市场预期的威慑力反而更为显著和深远。实际上,不管如何,只要央行希望回笼流动性,至于用什么工具其实并不太重要。

国君固收分析师覃汉、尹睿哲也认为,未来在外占稳定、经济企稳、信贷“高烧”背景下,央行有继续释放紧缩信号的可能,重启正回购不是“天方夜谭”, “零星”正回购与“天量”净投放回笼其实并不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11:29
央媒评论:中国当前不具备全面加息基础和条件

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今日发表评论称,近期有分析认为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是变相“加息”,这是一种误解,中国当前并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

文章称,一般而言,“加息”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信号意义强烈;而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行,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目前中资银行向央行借款约为总负债的3%,直接影响有限。而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更是主要由市场决定。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还在底部,进出口和民间投资依然低迷,企稳迹象尚不明显,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

文章提到,此次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信号预期,给市场参与方预留缓冲时间和整改机会,在去杠杆的同时注重防范风险。相对来说,货币市场操作工具是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目前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调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比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更为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19:33
今天阅读2小时,累计32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22:20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43:16
昨日阅读0.5小时,总阅读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46:24
加息会导致房价下跌吗?

最近央行上调了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引起市场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是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的开始,还有一些人认为我国步入加息周期。对此,我前几日写了篇公众号文章,指出央行的这一举措被过度解读了。今天,央行的研究局局长徐忠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标投标的结果,与传统的央行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较大差别。

如果这次中标利率上行不属于加息,那么存在这样的疑问:1.今年是否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加息?2.如果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否如不少学者所言,央行货币政策就步入了加息周期,并将导致房价下跌?

今年是否会出现传统意义的加息,更多取决于今年经济几个关键指标:首先是汇率,如刚刚公布的1月份外汇储备数据,环比下降123亿美元,降幅继续收窄,这或与美元指数走弱有关,若本币贬值压力不大,即便美元加息,也不会成为国内需要加息的原因,毕竟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还比较明显;其次是GDP走势,国内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而美国经济处在上行之中,故中国没有必要跟随美国加息;第三是通胀,我认为2017年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从历史数据看,CPI与GDP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名义GDP增速不高于10%的话,CPI就不会超过3%,或者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缺口不收敛的话,也不会出现通胀,故不需要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

就目前来看,贬值、通胀和经济上行这三大压力或趋势都不明显,故短期内加息的概率不大,但也不排除年内加息的小概率事件,毕竟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经济政策都属于“相机抉择”,经济学家们所谓的“预测”,说白了大部分是“猜测”,因为你无法预料今年还会出现哪些黑天鹅事件。那么,如果今年加息,会导致房价下跌吗?

不少人认为央行调整基准利率对房价会带来负面影响,从逻辑上可以这样解释,但相关性分析并不支持该结论。王晓东研究发现,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房价影响并不明显,而房地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十分明显。

下图中:若考察“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计算“个人住房贷款”与“一般贷款”之间的相对水平,基本可以解释房价的每一次拐点(2008年末才开始有数据)出现都与相关政策出台有关——这正是房价对政策导向的充分反应:“利率相对水平”提升背后反映了政策的收紧,表明诸如房贷利率打折幅度缩减,二套房优惠不予支持、外地户籍限购等一揽子调控政策的升级。

如2010年之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相对于一般利率水平大致是8折到7.5折;2010年10月之后,为抑制房价暴涨,房地产调控趋于严厉,房贷相对利率开始回升。又如,当2014年第三季度房价涨幅接近于零的时候,房贷相对利率又开始回落,反映了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宽松,这当然与经济下行和房地产库存压力加大有关。随着房价恢复上涨以及居民杠杆率的提高,去年10月房地产政策又开始收紧。
附件列表
0.jpg

原图尺寸 41.75 KB

0.jpg

0.png

原图尺寸 36.75 KB

0.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1:57:43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2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2:19:33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8 06:4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天阅读0小时,累计0小时,今天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2:21:0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8 06:4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天听了1小时,累计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2:27:58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2:37:45
昨天阅读2小时,共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2:39:41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1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2:49:26
阅读1小时,累计6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3:02:03
昨天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时间27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3:05:12
昨天阅读时间2小时,累计阅读时间19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3:33:30
昨日阅读时间0.5小时,总阅读时间3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04:47
今日阅读《社会契约论》。
今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21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05:23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8 06:4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一小时,累计阅读10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15:23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 ... yaexzn9222820.s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世界前沿经济体的前沿创新(尤指美国创新)和落后经济体的追赶创新。这两种创新相互关联:前沿经济体创新越多,落后经济体追赶的空间就越大。以过去40年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中国为例,其人均GDP在1978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23倍。但中国 2015年人均GDP仍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对中国而言,实现追赶式增长仍然有可能。印度的增长空间更大,其2015年人均GDP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鉴于中国生产率与发达经济体存在巨大差距,中国许多领域的追赶创新在未来数十年内仍然至关重要 。认为“中国可以跨越经济发展阶段,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等前沿国家技术或者其他形式的创新水平”的任何想法,纯粹是一种经济幻想,也必然不会成功。

  但认为在追赶过程中只有“模仿”没有“创新”也是一种误解。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物流创新和其他创新方而不是低薪酬实现的“成本创新”,使得中国制造的各种价位产品都具有竞争优势,也是中国经济战略的关键所在。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促进经济加速增长的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或者原型的创新,而是引起资本投资变化的创新。这些投资不是基于现有技术,而是基于创新技术的投资。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为创新和资本投资创造条件是关键。和任何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无法违背经济规律。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0.5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6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15:45
http://finance.sina.com.cn/zl/li ... yafenm3020987.shtml
吴晓波:绩效主义会毁了小米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17:22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21:49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8 06:4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累计阅读时间1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21:59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逾都1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27:38
钱颖一:大学的改革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127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27:53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8 14:29:02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