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591 0
2017-02-14
近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对于核工业“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新举措作出了介绍。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并布局海上核电站,打破核工业跨越式发展瓶颈。

最近几年来,我国核电高歌猛进,拿出了一份抢眼的成绩单。但在高速建设的背后,却存在核燃料后端处理能力缺乏即乏燃料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阻碍着核电进一步发展。

所谓乏燃料,是指使用过的核燃料,由于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不妥善处理会影响环境及人体健康。国际上对乏燃料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作为放射性废物直接深地质处置或者进行干式或水池临时贮存。

我国核电发展十分迅猛,每年累计的乏燃料大幅增加,对乏燃料处理技术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1670亿千瓦,同比增长29.42%。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4.jpg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但直到目前,仍不具备建设大型后处理厂的能力。一方面乏燃料投资额巨大,动辄数千亿,且建设周期长,通常超过10年;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仍处于攻克当中。

为此,要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将加大掌握大规模后处理技术,及推动不同规模的后处理示范工厂建设,妥善解决乏燃料后处理问题。

另外,我国正推动建设海洋强国,海上资源开采利用势在必行。能源作为基础,有必要通过建设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开展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相关标准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也被称为海上核电站,对推动我国远洋油气资源开采和水面舰船核动力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上核电站布局后,有望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

总的来说,我国核工业仍将维持快速发展,并通过各类新举措打破瓶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核电的积极作用。

以上数据来源自前瞻数据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