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5月20日报道,近日,教育部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关于申请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相关事项的请示和关于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论证报告,同意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所“新大学”渐露真容……中青院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划转至中国社科院大学!
纵观我国的社科研究,似乎批评远多于赞扬。也就是2年前我的疑问至今无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这些理论从哪里来”。从“摸着石头过河”至今,至少北大清华和人大、复旦等等,被人耻笑的奇谈怪论有之,浮皮挠痒更有之。理论靠“贴膏药”,跨学科创新居然据传会有社科大家可以超越了生理医学领域的“大脑皮质激层反应”的前沿研究,声称发现了人的行为动机与某些大脑皮质激层反应的“关系”模型。自然科学界没有攻破的难题居然可以被社科学者“充分揭示”。这到底是科学的发现还是大栅栏卖“大力丸”的?某杨姓学者在研究”延迟退休“中提出自个的创新”构想“:”到了60岁不拿退休金也不闲着,62岁再拿退休金。男的到养老院养花栽树,女的伺候老人,这多好的一幅景象?“问题是这两年这些”花匠和保姆“是怎样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家里的老小吃什么?在杨教授看来,大概是喝西北风就可以。所以,类似以上这两个”研究课题“实在需要打个问号。
社会科学在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算是规模最大的门类:是个萝卜就只管长叶子——徒有其表。现在新建的社科大学会怎样?教书育人要有干货,自己的理论没有,全靠东拼西凑的”舶来品“,末了这种高校是不是需要列入”过剩产能“?
欢迎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知无不言,闻者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