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2430 7
2018-09-30
[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刘澜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编者按

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堂吉诃德两者皆无。但是尽管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他坚守愿景和使命,他坚忍不拔。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

——詹姆斯·马奇教授


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9月27日,组织学习理论先驱、权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管理大师中的大师詹姆斯·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岁。

被誉为“德鲁克之后的顶级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先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身兼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育学院、政治学系、社会学系教授,被公认为是过去50年来在决策制定和组织领域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

马奇先生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出版了26本著作,发表了40多篇论文,代表作有《组织》、《决策是如何产生的》、《论领导力》等。

在斯坦福,他长期讲授“组织领导力”课程。在这门课上,马奇常常开出一串经典文学作品的书单,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萧伯纳的《圣女贞德》,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什么是真正的领导力。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刘澜曾在本刊开设的专栏中写道:

在跟我的对话中,马奇这么解释他的教学法:“要讨论领导力,我们必须认识到领导力的基本问题和人生的基本问题没有什么不同。而对于人生的基本问题,伟大的文学作品很可能比社会科学谈论得更好。”


缅怀大师的同时,今天与大家分享刘澜教授发表于本刊2016年7月刊的文章《这个世界需要堂吉诃德式的领导力》,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一窥马奇对领导力的探讨与见解。

塞万提斯的杰作《堂吉诃德》,有一句话:“梦是全世界通用的货币。”如果你问斯坦福大学的著名学者詹姆斯·马奇,他会告诉你《堂吉诃德》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是谁。”马奇说:“堂吉诃德不是领导者的一个好样板” 。但是马奇指出,我们可以向他学习领导力的三个关键词:梦想、献身、快乐。


向堂吉诃德学习领导力


梦想

梦想是把我们从现实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手段,可以是逃避现实,但也可以是通往新的现实的路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说:“今天我对你们说,我的朋友,尽管我们面对今天和明日的困难,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堂吉诃德也是一个梦想者,创造了自己身在其中惩处邪恶的一个世界。这个幻想与其说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不如说是一种关于美与和谐的恰当的生活。堂吉诃德对于美的需求,使他通过想象为自己创造了美女杜尔西尼娅,而且要求自己和他人对此相信。

从领导力的角度,可以有两种观点看待现实。

一种观点是,现实是复杂的,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确定某个具体行动能否达到理想的目标,这可能导致行动瘫痪——如果结果只是偶然,行动有什么用?这也可能导致愤世嫉俗——如果结果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创造更美好世界的行动有什么用?


另一种观点是,现实是可以通过行动创造的。这是领导者选择的观点,就如同堂吉诃德通过想象创造了杜尔西尼娅一样,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构造物,而“阐释”在这种构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献身

英雄式领导要求伟大的行动和伟大的献身。为了证明这种献身的合理性,人们往往会期待伟大的结果。这是一种结果主义的逻辑,认为对行动的激励来自获得有利结果的希望。毫无疑问,伟大的行动常常产生于认为一个人能够改变结果。

堂吉诃德则提供了行动的另外一种基础:他对自己和自己身份的看法,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义务,成为了一种适当性的逻辑。他以身份的逻辑替代了现实的逻辑:“我是一个骑士,而且我应该死如骑士,如果这样令上帝满意的话。”他认为自己是惩恶扬善者,因此惩恶扬善是自己的职责。对他来说,意图是判断德行的首要标准,结果是次要的。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一种宗教如果能以后果来合理化,那么就不再是一种宗教。马奇说:“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信任、爱情和友谊——如果它们有合理的证明,那么它们只不过是经济学而已。人性的展现不在于使用理性达到目标,而在于使用意志挫败理性。”马奇举了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会计丑闻为例子:会计师在这里用结果的逻辑(开发业务机会)替代了身份的逻辑(遵循职业标准)。

当桑丘质疑自己以及堂吉诃德想象出来的身份时,堂吉诃德回答说:“我知道我是谁。”这就是堂吉诃德将自己的献身合理化的中心理念。


快乐

在许多时候,要理解领导行为的某些层面,与其注重其行为的后果,不如注重其行为带来的快乐。领导力提供了几种类型的快乐:获得职位成功的快乐;掌控全局、了解信息、参与行动的快乐;与地位、待遇、名声相联系的快乐。

然而,我们对待这些快乐的态度是矛盾的。领导有时候被看作是乐事,有时候被看作是布道;有时候被看作是追求个人认可,有时候被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时候被看作是提高自尊的机会,有时候被看作是利欲侵心的工作狂。

《堂吉诃德》是一部喜剧杰作,同时为对自我意识的献身与对实现欢乐的献身而喝彩。我们笑堂吉诃德,因为他好笑,但是并不轻视他。他提醒我们自身的渺小和荒谬。甚至,我们钦佩堂吉诃德,因为他代表着一种关于快乐的理想。他选择一个角色,将之发挥到极致,从而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让自己进入一个角色有三种美学上的快乐:

第一种是情境内在的直接体验的欢乐:权力令人陶醉,爱情令人飘然,活着有感官之乐;

第二种是来自对这个值得嘲笑的部分竟然也乐在其中的反讽,来自我们自身的虚荣做作的内在荒谬;

第三种则是对我们角色的赞同、欣赏和接受。一方面,我们对地位的局限和荒诞了然于心;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其中之美,担起我们的责任、爱情和人生。


塞万提斯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笑料,小丑就是一个英雄。


这个世界需要堂吉诃德


领导力可以看作是武断的、快乐的、无法合理化的献身。领导者必须要优雅、热情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样,他们不仅能通过创造一个现实来增加世界的美,而且能通过行动发现自己。

堂吉诃德的局限在于与现实脱节。他只关心自己,忽视了他人的真正需求。他只讲意图、不计后果的做法可能带来巨大灾难。然而,这个世界需要堂吉诃德,我们要保护他的存在。他让我们的生活更值得过。

马奇总结说:“根据这样的观点,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渴望权力位置,你应该说是因为对骑士荣耀的价值观的信仰,对领导者角色带来的欢乐的信仰,对托博索贵妇杜尔西尼娅的纯洁与美丽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你每天都要尽量能够像堂吉诃德一样说:‘我知道我是谁’。”


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

堂吉诃德两者皆无。

但是尽管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

他坚守愿景和使命,他坚忍不拔。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

——詹姆斯·马奇教授在亲自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激情与自律:堂吉诃德对领导力的启示》(Passion and Discipline:Don Quixote’s  Lessons for Leadership)中述


本文亦参考:

  • 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去世,享年90岁:何其有幸,你我曾与伟大同处一个时代:华章管理
  • 《论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0-1 15:34:43
现实是可以通过行动创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4 13:22:37
谢谢提供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7 09:01:58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8 18:26: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9 18:03:42
马奇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管理学大师。
他的著作《组织》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组织”作为管理学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在此之后数十年备受关注和引述,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
他的著作《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一书,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了决策的产生过程。他为书中深刻的理论佐以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既便于读者理解和运用,又为勤于思考的读者带来了无穷的启发;
他的著作《论领导力》,如上文提到的既可能是唐吉可德献身式的,也可能是你眼中的哈姆雷特式的。他在书中指出:胜任力、主动性、认同感、协调力是领导的四大核心。他认为,即使一个人并不居要职高位,仍然可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发挥领导力,推动变革与进步。而他自己也是这般身体力行的。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直自称自己不是“大师”而是“老师”的马奇,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