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7日 09:57 来源:人民日报
●住房不足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要让最需要房子的人优先得到满足
●个别“天价”地得主恶意囤积土地以获增值,是将风险转嫁给社会,必须严厉打击
●对于 “夹心层”,政府可通过建设公共租赁房,让他们实现安居梦想
2009年,居民住宅价格在短暂走低后迅速反弹,截至年底,在多座城市再度创下历史新高。面对高房价,“蜗居”、“蚁族”等说法成为百姓心中的痛。
2010年,在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能否保持健康发展?市场投机行为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广大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这理所当然地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住房供给
房价上涨,住房供不应求是根本原因。必须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从根本上说,房价的高低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委员说,目前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住房显然供不应求,房价上涨不可避免。
目前,中国城镇住房大量短缺。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城镇中建了约7000万套、近80亿平方米的新房,这相当于到2008年2亿城镇家庭中的35%住上了新房。但这也意味着每百户城镇家庭中,每年仅有3到4户住进新房。
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委员说,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在全国城镇低保家庭中,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已解决的住房困难户仅占7%左右;在全国已开展廉租住房的城市,其覆盖面仅有1%。
“不仅如此,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存在规划不够扎实、摊子铺得过大、资金配套困难、保障标准偏高、模式单一等多个问题。”茅永红建议,下一步在强调促开工、促上市、增加土地供应的基础之上,要适当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扩大供应范围。
郭松海则认为,住房不足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政策能解决的,是让最需要房子的人优先得到满足。
【关键词】打击投机
加强二套房购房贷款管理,遏制恶意囤地,打击投机行为,保障楼市健康发展
岁末年初,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接连出台。
浙江更香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代表认为,纵观近期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其核心除了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之外,尤其突出了打击市场投机行为这一点。可以说,打击投机、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今年楼市调控的关键。“比如购买二套房,通常是楼市投机的‘遮羞布’,现在金融机构要严格管理二套房购房贷款,这对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将产生重要作用。”
郭松海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逐渐增加,再加上投资渠道比较狭窄,一些机构尤其是某些大企业的资金无法消化,投资楼市就成为既合理又无奈的选择。“这对单个主体来说无可厚非,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它在客观上过度拉升了房价,对保障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不断出现的“地王”现象也值得关注。“据我观察,只要一个地区出现‘地王’,周边的楼市价格必定被带动起来,市场反应极为迅速。”俞学文说,个别“天价”地得主并未真正开发土地,反而恶意囤积土地以获增值,这更是直接将风险转嫁给了社会。对这种投机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信息,广西为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准备从今年起用3至4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国有和国有控股工矿企业棚户区、设区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这是保障性住房供应的一个亮点。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关键在于加大政府投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王雄代表说,廉租房由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虽由企业来做,但仍需要给予政策支持,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对于城市里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购条件的“夹心层”,重庆市副市长马正其代表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租赁房,让他们以低于市场租金的价格租住,实现他们的安居梦想。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居住质量,对稳定房价,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崔 鹏 鲍 丹 王君平 崔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