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我战线拉的最长的一科,还好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年好像是小年吧,就是说题不难的那一年,我考了135分。数学我真的是在用题海战术。疯狂刷题。狂补知识点。数学全书和660题,刷两三遍。然后一些老师视频课,b站网盘什么的,各处分享各处看,就把基础扎实了。我高数挂科,概率论60,线代80多,我知道自己基础差,那时上大学玩脱了没学好,所以更要花很多的时间更多的心思去补。加上我从前辈那里了解到数学三的重要性,当时有一个学长考的我理想院校,考400多分吧,数学也是130+,另一个厦大的学长数学130,英语80,一下就210了,另外两科不太差,总分也是够够的。所以当时就把数学放在第一位,当成最主要的着力点。
班上有一位灯塔一样的同学,他考研准备得很早,而且他是我们班上一个真真正正实现了自己目标,分数和专业排名等等都在自己规划内的人(对外经贸400+)。他给我的建议就有一句话也是说这个的:“数学绝对不能崩,其他崩了不至于直接凉了,数学崩了就全崩了其他没崩没用”。另外他的复习建议是完完全全走方案(主要是红皮的,李永乐老师那个系列):660题3遍,复习全书全书3遍,历年真题3遍,后期各种好的模拟卷也这么做,要是真的做到了,成绩绝对不会差,至少会有120分。
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因为我肯定有些改动。660我是完完全全刷2遍,第3遍就挑做错过的,或者当时不太熟悉的来刷。全书的知识点讲解也是认认真真看完再刷练习题,可能做了两遍,前期它基本成了我的辅导书,不熟的知识都是从这本书翻。后来我发现了这个系列有分三本单独的讲义系列,我滴妈呀,更全更细更好用,墙裂推荐!这三本书,概率论和线代是最绝的,归纳得无敌好,另外数学的也是很全很好用。这个时期我配合一些视频课,学中值定理,学线代,概率论,认认真真得听课刷题,感觉自己差不多把基本的知识点都掌握了。就是前期会有很多不会做的题,找同学讨论,问人,或者去看视频的这个模块,总之想尽办法;做不出来别太懊恼,做的题越多,学的越多,后面就会更理解这些内容,题就能做出来了,不过要确保自己是真的学会和掌握了,不能走形式地刷了2-3遍,结果没有一点长进。数学有一些比较难的地方,尽力掌握,不用太强求,因为考试真的没有考很难很难的。确保自己把重要的基础的部分练得炉火纯青就OK。我的刷题过程包括:660题3遍,全书2遍,各种视频课配合小题(汤老师张老师的一些题),三科讲义2遍,真题解析2遍,有名的模拟卷(合工大,张宇等)做了一部分,主要认真做了李永乐老师的。
除了上面说的,数学还有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计算,特别简单普通的计算,能错到你以为自己是个傻*。这个错误大家基本都会犯,一定要注意,方法就是不要求快,草稿运算时写过程写步骤。如果到了一种在犯计算错误,真的要教训自己,我在12月份的时候一度懊恼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在数学上,怎么就突破不了120分(有一部分原因是计算失误),然后我每次掐时间做完一套模拟题去总结自己的错误时,如果是犯同样的错误就会狠狠扇自己一巴掌,泪流满面地检讨自己的错误(不夸张的,我气我自己垃圾,我扇完自己就还骂一顿),如此一来,就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后来就有意识地去避免和修改。
后期数学最重要的是保持手感,考试前两星期仍然要做练习做题,总结题型解法,查漏补缺,确保必考点常考点中没有知识盲点。坚持训练,要做李林的题,套卷认真做,最好做过一遍对答案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回头做1遍看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我那年那道大题我做过,可能是类似的,但我后来好像还是现场去思考的,不是立马就能解出来,这样不够节省时间,而且正确率不能保障。掌握知识点和题型解法之后,算数不出错就是很关键的一步。只有细心谨慎,不要马虎、求快,每个计算步骤列清楚,不要省略。数学和专业课拿高分是考研制胜的法宝。所以要对自己有要求,而且是明确的,比如数学135分,就是选题和填空只能错1个小题,后面大题全都要做出来,写满不留空白,只在部分小问存在一点问题(就算解不出来、基本思路也要写出来)。如果在12月份发现自己还是各种出错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也不要轻易放弃,差一分可能就不上线的,了解吗?坚持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