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3L、6L。
也来说几句。
LZ的文章举了那许多例子,提到农民工阶层(0类)和管理层阶层(1类),事实上,城市社会还有广大的基层人员,包括工人,小手工业者,社会服务业等等,这些家庭出身的人士,更需要依靠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他们的发展,比之上面提到的“1类”显然是不足的,而在生存成本上,比之以上的“0类”也就未必有余,人家回到家里,还有一亩3分地,有宅基地和预期的拆迁补偿款,大学毕业还能够回到基层做个候/补/村/支/书/;那些普通/基层城里人的子弟又能如何,男的讨不到好LP,女的嫁不到好男人,事业就更不要说了。可能比之“0类”或“1类”,“0~1”之间才更为可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泥巴里刨食只求一口饭吃/温饱”,本就是个体或群体生存的两个端点的常态。但居于其“中间状态”的还是大多数——一直认为,在一个无比尊贵的象牙塔的顶尖,上天让你看到了一切尊严、华美、纯净与崇高,可能只有4年,却一巴掌将你打落云头,终极一生再无法企及;或者,永远可以触及,却无法牢牢抓住,这种悬浮在尊贵和卑贱之间的“0~1”状态,始终,至为残忍!
。。。实际上,除了所谓暴/力/革/命/或其他激烈方式,事实上,我们也基本上不能选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制度。从历史的角度看,以上应该是公允的,和自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