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藏经阁
11136 46
2014-03-26
活动参与方式:
        3月26-4月2日期间,将你关于本书的书评或者沟通效率方面的经验技巧回复在下面就可以。
        
人大经济论坛联合人大出版社最终会
会选出10位坛友奖励《提问的艺术》一本 ~
感谢运营管理员Lay.Terry 的前期合作联系及对本次活动的各方面支持~
获奖名单:wangds,peiwu,ahterry,xtlt,离歌レ笑,Chillax,丛小贱,xiangqingdeai,kxm0804,dongdongming~请尽快将快递信息(收件地址,收件人,收件人手机号)私信给我~恭喜大家!!!!

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
(《学会提问》的实践行动版,风靡全美的神奇提问书)

作者:[美] 安德鲁·索贝尔(Andrew Sobel),
          [美] 杰罗德·帕纳斯(Jerold Panas)

译者:陈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230

相关推荐:
       超级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布兰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新闻人迈克·迈克科瑞以及众多知名媒体鼎力推荐问对的问题远比有了准确答案更重要。
  《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将要告诉你,如何用蕴含着富有见解的答案,去问那些能够释放伟大力量的问题,打造属于你的专业而又极具个人魅力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提问来提高沟通效率并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书。
      人们普遍我们认为,我们之所以赢得生意是因为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以及只说对的事,然而《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打破常规,强调巧妙提问远比给出答案更为重要。无论德鲁克这样的大师,还是乔布斯这样的奇才,抑或是苏格拉底这样的圣人,提问都在他们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我们而言,无论想快速获得生意,立即获得潜在的客户的尊重与信任,让会议不偏离主题,还是想让交谈对象感到备受关注,保持良好人际关系,获得更多人生启示……,无疑都得学会聪明地提问。      
      《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用具体的问题,真实的案例,为读者打造了一个提升提问技巧的实用宝典。问得不同,人生便不同。

作者简介:
       安德鲁·索贝尔,美国著名商业战略家,客户关系领域的超级顾问,曾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和个人与他们的客户建立起终身关系。现任安德鲁·索贝尔咨询公司董事长。经常为《哈弗商业评论》《纽约时报》以及《今日美国》等知名媒体撰稿。
  杰罗德·帕纳斯,世界慈善事业咨询师,也是世界的、专为非盈利组织和募捐基金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杰罗德·帕纳斯公司的CEO。著有13本畅销书,包括《提问》(Asking)和《神奇的礼物》(MegaGifts)等。

媒体评论:
  • “在白宫的那段日子里,我曾学习过回答的艺术,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事情的关键还在于要问正确的问题。安德鲁和杰罗德塑造了提问的艺术。这本书深入挖掘了成功沟通的力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读书。”
  ——迈克· 迈克科瑞(Mike McCurry),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新闻发言人

  • “在《提问的艺术》一书中,安德鲁和杰罗德向我们传授了如何在各种情境下精准判断出需要被提及的问题从而推动事情深入发展的技巧。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并随身携带的书,书中的问题将会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
  ——肯· 布兰佳,《一分钟经理人》作者

  • 读《提问的艺术》一书就如同在聆听世界上最的企业家、政客以及宗教权威人士的精彩对话一样。读这本书就是一次快乐的旅行。
  ——大卫· 赛博(David Sable),扬罗必凯公司(Young & Rubicam)CEO

From 《提问的艺术》:
回答这五个最重要问题再谈生活
彼得 •德鲁克是管理理论界公认的世界大师和先驱之一。他曾提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诸如董事会这样的组织而言,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清楚地回答五个问题,才能真正清楚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
哪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有多大?现在一一为你解释。

,你的愿景是什么?
我们必须考虑一个组织的愿景。对每个人来说,有一个个人愿景也很重要。在你的个人愿景陈述中,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我是谁?我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代表着什么?我一生所追求的成就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对待我生活当中最亲近的人?我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对待?我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把这些问题想透彻之后,用笔写下来。愿景陈述能够帮助你决定你是谁,表明你是谁,并去按你所说的做。当你完成了个人愿景陈述后,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了。
正如海明威所写的:“它将带走你认为你所了解的有关自己的一切。”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奉劝你还是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回归到最本质的事情上来吧。

第二,什么是你愿意投入身心去打造的最重要的关系?
你应该知道你的客户是谁。对你个人而言,这意味着你必须清楚地确定你愿意花时间和谁在一起。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进行互动?他们能影响你的价值观和利益吗?他们能够给你带来能量,给你的生活增添快乐吗?

第三,什么能创造客户价值?
在个人层面,这意味着你必须清楚什么对你的朋友、家庭和同事是重要的?他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珍惜你们之间的关系的?
美国著名女作家玛雅 •安杰洛(Maya Angelou)曾经说过:“人们会忘记你跟他们说过什么,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你对他们做过什么,也不会忘记你的所作所为带给他们的感受。”

第四,你期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你周围的人是否清楚你的期望是什么?如果你有孩子的话,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吗?你的爱人知道吗?你的老板知道呢?你的员工或同事呢?同样,你知道他们对你的期望值吗?你是否问过他们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第五,你的计划是什么?
这个问题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组织。你已经很明晰自己的愿景了,你知道自己代表着什么,你也很清楚你愿意投入精力去交往的那个人是谁,并深入地了解了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同时,他们也知道你们彼此对对方的期望值。此时你需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明确你的计划——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行动计划,这将指引你到达你想要到达的地方。如果没有计划的话,你只能漫无目的地乱撞,或者哪儿也到不了。如今你已经拥有了彼得 •德鲁克最重要的问题了,曾有一位作家称之为最重要的试金石。你要用这些问题去指导和推动自己。经常问问这些问题吧。

请记住海伦 •凯勒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次大胆的冒险。”现在就开始陈述你自己的愿景吧。

好书一起看:
分享【经管书评140326】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附件列表
提问的艺术.png

原图尺寸 111.52 KB

提问的艺术.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6 10:19:25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与思考...


网友说:
  • 对话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有的人确实挺能说,也挺爱说话的。无论什么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他总是说话的焦点人物,其余众人则都是他的听众。他高兴了,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伤心难过了,也会倾诉出来,让众人帮他分担。可是他却从未曾关心地问过他人一句,甚至是想想是否他们就愿意这样做他的听众。众人不是不想说话,只是插不上话而已。即使插上了那么一两句,也总是最后一个字还没说完,就被他打断。
      虽然人人都渴望被倾听,但是未必人人都愿意仅仅做个彻彻底底的听众。如果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侃侃而谈中,让人受益匪浅,那也就算了。可是如果仅仅是让大家成为你快乐情绪的共享着,痛苦情绪的垃圾桶,时间长了,他耐不耐烦把你当作朋友都值得怀疑了。这只是单纯人际交往的事情,会影响你的友谊。如果把这种情况搬到生意场上,你一定觉得很荒谬,但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提问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和我们分享了一个他曾经经历的真实的故事,你听来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是可笑,或者愚蠢。
       玛利亚是某银行的经理,很长时间以来,她总是隔段时间就给作者打个电话,邀请他共进午餐。不用想也知道,他希望通过这样私人友好的接触,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让作者成为他的忠实客户。可是真到吃饭的时候,她的做法却与她的想法背道而驰了。工作上,她详详细细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努力做到现在这个职位的。生活上,她又透露了自己将要去哪里度假,并道出了初为祖母的喜悦,她甚至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小孙女的照片让作者看。她的做法这样看,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你要知道,整个过程中,作者,这个他邀请来共进午餐的客户,始终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而只是无奈地听着她对自己彻底的介绍。最终,玛利亚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感谢作者与自己共进了一次愉悦的午餐。
       本来玛利亚可以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向作者提一些适当的问题,更了解作者对于银行服务的看法和感受,及时了解客户是否满意自己的服务,在服务上银行需要作出哪些改进。但是,直到吃完饭,她除了展示自己的生活外,没有问作者关于他的工作、公司和生活的任何一个问题,那么她又怎么能告诉这个客户我是关心你的,在乎你的,希望和你长久合作呢?而作者花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她共进晚餐,难道就是为了听她讲自己的故事?这样的结果,谁都会失望吧?
       你是否就是这样一个经常把对话搞成独角戏的人呢?也许你的朋友们会包容你,但是你的客户呢?当你仅仅把他们当作你的听众时,你凭什么能吸引到他们与你合作,成为你的忠实客户?所以,像《提问的艺术》作者说的,要用你的问题表现出你对客户的尊重和关心吧。
      有的书像大江大河,波澜壮阔,有的书如涓涓细流,意味绵长。我想《提问的艺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你在如玛利亚这样真实的故事和睿智或不尽人意的一问一答中受到教益。

  • 《提问的艺术》:有问题的人生才没问题:
       很有名望的大师博尔赫斯一生读过无数的书,然而在谈到一生的收获时他却说,我能留给人们的,只有疑问。   
   和寻找答案相比,寻找问题似乎更有趣。因为答案通向的是已知的结果,而提问指引你找到的,也许是未知的宝藏。  
  《提问的艺术》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提问来提高沟通效率并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书。作者安德鲁•索贝尔和杰罗德•帕纳斯大概都是很棒的人,他们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并且喜欢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拿出来和更多人分享。  
  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待许多通过实例讲述的有关提问的道理和技巧。从快速获得生意、立即获得潜在客户的尊重与信任,到让会议不偏离主题,想让交谈对象感到备受关注、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直至获得更多人生启示……这些都需要借助“有力的提问”来实现。   
  “答得好不如问得好”,书中的引言如是说,其实也的确如此。在与人交际的空间里,需要谋求的是一种互动和谐的关系,而非只需要解决问题——得到高分这样的“优等生逻辑”。事实上,提问这个动作所隐含的,是一种亲切,一份关怀。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睿智的提问者,是因为渴望表达自己,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提问者刚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   
  “满足他人”是提问者对外界可以体现出的价值,而在自我提升方面,学着做一个“提问者”,同样至关重要。   
  学会追问自己是提升自我层次的重要途径,如苏格拉底所言,“人类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向别人提问达成外在的和睦,而向自己提问则是实现内在的和谐。也只有在你关照自己的内心,时刻“自问”得失因果,你才可能让自己的人生臻于完善。   
  因而对于《提问的艺术》这本作品,所期盼实现的诉求其实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内与外的和谐中成全自己的价值。而这种成全需要对现有生活进行不断修补,修补的方式便是不断发问——发现、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你要热爱自己的生活,以亲切的方式对他人和自己提问,以亲切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   
  有问题的人生,一定没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0:34:2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1:17:12
好活动,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2:24:10
好的支持啊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2:36:10
好贴要顶,试读完了再来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