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xx年,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与报告。自此以后,心理健康课程逐渐在大学新生适应、人际问题疏导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其不断地给学生讲授各类心理问题、大学生活适应技巧、人际交往的方法,不如让其在体验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改变。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更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带来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自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主张研究主观体验、积极品质与积极制度,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促进人的心理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开发,力求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提倡用主动、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立足于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旨在通
过运用个体的性格优势与美德等练习,对抗不良情绪和症状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体验,能逐渐培养积极认知,增强积极情感,有助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