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722 2
2025-09-12
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恩(Richard Kahn)首次提出乘数理论​,后经凯恩斯发展完善成为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该理论揭示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为凯恩斯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
                                  经济学的零原理

交换萌芽--产品和交换的经济学推论
交换萌芽,交换双方从零成本产品和归零的产品交换开始。

从蚌壳产生的少量交换的货币萌芽,完成着少量简单的交换,使用蚌壳作工具后,劳动产品增加后的交换扩大中,产生了甚至是体力劳动产品和脑力劳动产品的交换,我在打猎中得到一头山羊或野兽,反正我带走不了,也啃不完,留在哪里的兽肉肯定会腐烂归于零,那我不如就给你一块肉,你给我你正在用来分割兽肉还在手上那块蚌壳,因为我知道这块石质蚌壳可以保存持有,到下一次捕捉到山羊野兽时,我那时还可以用来分割兽肉和兽皮,而让我得到完整的兽皮作为衣服,从蚌身上分出了吃的肉和蚌刀,从蚌刀下分出吃的兽肉和穿的兽皮,个人得到了食物和衣服,人类社会得到了食物和衣服。           

一种会腐烂归零的产品和一种可以零成本得到产品很容易的达成了交换,显然这种交换使得将会腐烂归零的兽肉得到另一个人的共同保存,使另外一个人的生存时间得到保障延长,以这种方式相对是将兽肉通过积聚在人的身上,相对地将兽肉的保存时间延长,这种交换方式使一方个人的体力劳动所得产品得到了保存,另一方将人类的脑力劳动所得产品得到扩大,人类产生了体力劳动产品和脑力劳动产品交换的萌芽。

蚌壳工具在得到了另一个人的需要,得到了另一个人的保存并且得到了新的发现,它的需求量由此更加固定并且增加,每一个狩猎者都希望持有几块蚌壳,使坏了一块再用另一块,在蚌壳上打个孔,串起来随身而带,随时使用,甚至可以用这随身而带的蚌壳,在自己打不到猎物时,去和打到猎物的人交换得到兽肉,贝壳由此完成了二次交换,每一次交换都让双方交换者得到了利益,它开始超越以前易于腐烂归零的具体物和具体物的交换,它在完成了一个交换的闭环而没有损耗,由此还存在第三次第四次交换的可能,它即使不能交换,但蚌壳也可以用它来作为工具永远随身附带,在时间里寻找得到交换的机会,它的工具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和能长时间保存的性质结合,具备了货币的基础本质,使社会对它的需求扩大。

两种产品,一种是产品从零成本得到并能保存很长时间,又可通过轮回反复交换产生增值。一种是产品从需要付出劳动成本中得到,但如果不能交换,它将会腐烂而归零,以前所付出劳动归零,于是两种产品的交换对于个人是最好的和必然的选择。

由此,一个群体聚在一起交换产品的市场必然会产生的,手工场生产和企业生产由此发展出来,个人利润,企业利润,国家利润,人类利润由此产生,城市也必然会产生,因为人类社会需要交换,以使各自的劳动实现价值,需要交换使各自的劳动所得得到保存,在时间中得到更多的反复使用和交换,去实现其全部价值。

每个人可以认为自已持有的需要付出体力劳动产品更具价值,拒绝和零成本得到的贝壳交换,但零成本得到的贝壳凝聚了人类社会的脑力劳动,它凝聚劳动的功能,它的工具价值,交换价值,保存价值的功能,贝壳从功能具备而来能交换的萌芽一产生,将势不可挡向整个人类社会扩展。

从语言产生交流开始,人类开始懂得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拒绝交流交换,不需要更多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偶合中介物的解释,人类社会的交换在必然中扩大,货币的本质由此全部显现。
转自网络

--简评:零成本得到和产品归零的交换原理,揭示了投资中得到的产品需要交换才能产生社会效益,提供了当代市场经济原理,边际效益原理,预期理论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9-14 12:30:05
这里的产品概念是将这两个合在一起的产品---1  产生出来的物品叫产品, 2   生产出来的物品叫产品,
这里是把野蜂产生出来蜂蜜也纳入产品,这里的坛友只把人工培养得到的蜂蜜才叫做产品,你认为那一个的产品概念更完整。
这里是把一个去山里伐木时偶然得到的野蜂蜂蜜作为零成本得到,这里是把人吃了蚌肉弃掉的蚌壳,有人拾起来叫零成本得到,但现在这里的和传统经济学都 还没有这个概念。
这里是从这几个人类最原始的最容易得到的产品上去重新理解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9-17 19:38:54
zhengyr 发表于 2025-9-12 16:44:31 |只看作者 |取消精彩回复
想问一个问题:人的各种劳动到底是一种体、脑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抑或是一开始就是体、脑可以分离的各自独立的、分立的劳动行为?
zhengyr 发表于 2025-9-13 13:34:45 |只看作者 |设置精彩回复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认为存在各自独立的、分立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那么,请问你所说的“懂得”是属于体力抑或是脑力?你所说的“打缧钉”的结果是体力劳动产品抑或是脑力劳动产品?你所说的“打缧钉的机械”是体力劳动产品抑或是脑力劳动产品?
zhengyr 发表于 2025-9-15 15:34:18 |只看作者 |设置精彩回复
难道你认为“硅谷的工程师,程序设计人员”就不存在体力劳动;“操作机器的工人”就不存在脑力劳动?你所说的“脑力劳动量耗费巨大”是如何计量的?“所耗费的体力劳动可以说很小”又是如何计量的?
uvwx 未认证  发表于 2025-9-15 19:20:53 |只看作者
从常量和变量来理解一下,工资基本在2000元到4000元的常量里的基本算作是体力劳动,而突破这个这个量时就只有靠脑力劳动来得到,没有人能肯定脑力劳动得到的价值,没有人知道电将伴随人类到何时,没有人知道今天的某一编程某一发明能值得多少钱,对未来的影响多长时间,也没有人对他人的投入投资用了多少,能否获得利益,或将亏损到多少,从这些不确定的变量得出的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zhengyr 发表于 昨天 16:45 |只看作者 |设置精彩回复
我想网友们一定能够看到基于“工资基本在2000元到4000元的常量里的基本算作是体力劳动”以及“……从这些不确定的变量得出的劳动就是脑力劳动”,从而导出“产生了甚至是体力劳动产品和脑力劳动产品的交换”的这种“创新”能够达到的学术高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