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13 0
2025-10-20
一、行业现状与资源格局
1.1 全球磷矿石储量分布
据恒州诚思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磷矿石市场规模约1822.4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986.3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1.2%。

而中国的磷矿石储量为 37 亿吨,位居世界第二 ,但与摩洛哥相比,占比相对较低。俄罗斯的磷矿储量约为 7.5 亿吨,主要分布于科拉半岛与西伯利亚地区,以火成岩型磷灰石为主,平均品位约 18%-25% 。美国的磷矿储量在 11 亿吨左右,境内的佛罗里达、北卡莱罗那州、爱达荷州和犹他州是磷矿石资源储量最多的地区。这种分布不均的现状,使得全球磷矿石市场在资源供应、价格走势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1.2 中国磷矿石储量及品位特征
中国虽拥有可观的磷矿石储量,但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短板,中低品位矿占比高达 80%,平均 P2O5 含量仅为 1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长期以来,高品位磷矿的大规模开采,导致优质资源日益稀缺,中低品位矿逐渐成为开发利用的重点对象。
这种资源结构不仅增加了磷矿石的开采难度和选矿成本,还对相关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不能有效提升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效率,将制约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

1.3 贵州瓮福矿区典型性分析
贵州瓮福矿区在全国磷矿资源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保有储量达 4.88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 13%。该矿区的磷矿石属于典型的钙镁质磷矿石,P2O5 含量为 22.70%,高于全国平均品位。然而,其白云石与磷灰石致密共生的特性,使得矿石的可选性极差,成为中低品位磷矿 “难选” 的典型代表。
瓮福矿区的磷矿石开发利用困境,集中反映了中国中低品位磷矿面临的共性难题。如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实现该矿区磷矿石的高效利用,对于提升中国磷矿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保障磷肥及新能源磷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战略价值。

二、磷矿石矿物学特性与选矿难题
2.1 磷矿石矿物组成
磷矿石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矿物包括磷灰石、白云石和石英 。通过 XRF(X 射线荧光光谱)、XRD(X 射线衍射)与 BPMA(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等先进技术联合测定可知,在贵州瓮福地区的磷矿石中,磷灰石集合体含量占比达 63.47%,是磷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白云石含量为 26.70%,其存在对磷矿石的选矿分离产生了较大干扰;石英含量相对较少,占 7.21%,属于常见的脉石矿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该地区磷矿石呈现出隐晶质鲕粒结构,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使得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极为紧密。鲕粒由磷灰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它们相互包裹、穿插,进一步增加了矿物分离的难度 。例如,磷灰石可能被白云石环绕,或者二者呈交错分布,导致在选矿过程中难以实现磷灰石的有效解离和富集。

2.2 矿物共生关系与解离难题
白云石与磷灰石的共生关系是导致磷矿石难选的关键因素之一。背散射图像清晰地显示,白云石不仅以 10 - 40μm 的细粒形式充填于磷灰石颗粒之间的缝隙中,还存在被磷灰石包裹的情况 。这种紧密的共生关系使得在磨矿过程中,磷灰石单体解离变得异常困难。

当磨矿细度达到 - 75μm 占比 90.86% 时,磷灰石单体解离度仅为 50.7% 。这意味着大部分磷灰石仍与白云石连生在一起,无法在后续的选矿作业中被有效分离。为了提高磷灰石的解离度,通常会采用更细的磨矿工艺,但这又会引发其他问题,如白云石的泥化现象加剧,进一步恶化选矿指标。

2.3 白云石泥化对浮选的影响
白云石具有易泥化的特性,这对磷矿石的浮选过程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当磨矿细度不断提高时,白云石容易破碎成细小的颗粒,其中 - 10μm 粒级的含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当磨矿细度 - 75μm 占 90.86% 时,白云石 - 10μm 粒级占比高达 36.74%,其泥化指数远高于磷灰石 。

白云石泥化后,会在矿浆中形成大量的微细颗粒,这些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容易吸附在磷灰石表面,形成 “夹带” 现象。这不仅会降低磷灰石与捕收剂的有效接触,还会使白云石与磷灰石难以通过浮选实现有效分离,直接恶化了浮选的选择性 。在浮选过程中,原本旨在富集磷灰石的浮选作业,由于白云石泥化的干扰,使得 MgO 脱除率难以提高,长期卡在 82% 左右,严重影响了磷精矿的质量和回收率。

三、磨矿方式对磷矿石选矿的影响
3.1 开路磨矿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磷矿石选矿工艺中,开路球磨曾被广泛应用,其设计理念基于 “越细越好” 的思路,认为将矿石磨得更细能促进矿物的单体解离,从而提高选矿指标 。在对贵州瓮福地区磷矿石的研究中,进行了开路球磨实验。当把磨矿细度 - 75μm 占比推至 86.5% 时,实验结果却令人失望。精矿 P2O5 含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从 31.88% 下降至 30.84% ,MgO 脱除率也由 86.19% 大幅跌至 82.16%。

这表明,随着磨矿细度的不断增加,虽然部分矿物的解离度有所提高,但白云石的泥化现象加剧,大量微细粒白云石在矿浆中形成 “夹带”,干扰了磷灰石与捕收剂的有效作用,导致精矿质量下降。这种现象揭示了开路磨矿在处理该类磷矿石时的局限性,单纯追求磨矿细度并不能有效提升选矿指标,传统的 “越细越好” 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失效。

3.2 闭路磨矿的优势与突破
为了解决开路磨矿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尝试采用闭路磨矿工艺。该工艺引入了分级设备,如振动筛、水力旋流器等,对磨矿产物进行实时分级,将合格粒级的物料及时分离出来,避免其在磨机内过度研磨,而不合格的粗粒物料则返回磨机继续磨矿,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

在实验中,采用 106μm 筛子进行闭路循环磨矿,当 - 75μm 占比仅为 71.6% 时,精矿 P2O5 含量达到 32.61%,MgO 含量降至 1.07%,脱镁率高达 91.32% ,白云石 - 10μm 含量同步下降 4 个百分点。与开路磨矿相比,闭路磨矿在较低的磨矿细度下,实现了更高的精矿品位和 MgO 脱除率,有效解决了 “过磨 — 泥化” 的矛盾。
闭路磨矿能够及时分出合格粒级,减少了物料在磨机内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白云石的泥化程度,提高了磷灰石的单体解离度和浮选选择性。这种工艺突破为磷矿石选矿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经济的技术方案 。

3.3 磨矿细度与 MgO 脱除率的关系
磨矿细度是影响磷矿石选矿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 MgO 脱除率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对不同磨矿细度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磨矿细度较低时,磷灰石与白云石的解离度不足,大量白云石与磷灰石连生,导致 MgO 难以有效脱除,脱除率较低 。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矿物解离度提高,MgO 脱除率逐渐上升。但当磨矿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白云石的泥化现象加剧,反而恶化了浮选效果,MgO 脱除率出现下降 。

综合实验结果,对于贵州瓮福地区的磷矿石,适宜的磨矿细度为 - 75μm 占比 65%±5%。在这个细度范围内,既能保证磷灰石的有效解离,又能控制白云石的泥化程度,从而稳定获得 P2O5≥32%、MgO≤1.3% 的磷精矿 。这一结论为实际生产中的磨矿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通过精准控制磨矿细度,可以实现磷矿石的高效选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四、浮选药剂在磷矿石浮选中的作用
浮选药剂在磷矿石选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种类和使用方式直接影响着选矿指标和经济效益。在处理贵州瓮福地区钙镁质磷矿石时,H2SO4 与 H3PO4 作为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通过实验对比、流程分析以及成本效益评估,能够深入了解这两种抑制剂的特性和优势,为磷矿石浮选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4.1 H2SO4 与 H3PO4 作抑制剂的实验对比
在相同的闭路磨矿条件下,对 H2SO4 与 H3PO4 作为抑制剂的浮选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H2SO4 体系表现出色,精矿 P2O5 含量达到 32.61% ,回收率为 91.87%;H3PO4 体系的精矿 P2O5 含量为 31.99%,回收率为 91.49%。二者的指标均高于开路磨矿条件下的最好指标 。这表明,在闭路磨矿工艺中,H2SO4 和 H3PO4 都能有效提升浮选效果,但 H2SO4 体系在提高精矿品位方面更具优势 。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种抑制剂与磷矿石中矿物的作用机理不同。H2SO4 能够更有效地调整矿浆的酸碱度,改变矿物表面的电荷性质,增强磷灰石与捕收剂的吸附作用,同时抑制白云石等脉石矿物的上浮,从而提高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 。而 H3PO4 虽然也能起到抑制作用,但在与矿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其对矿浆环境的调控效果相对较弱,导致精矿指标略逊一筹 。

4.2 闭路条件下药剂体系的稳定性与流程柔性
为进一步探究药剂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闭路筛孔的实验 。当把闭路筛孔放至 150μm 时,-75μm 占比为 63.9%,此时 P2O5 仍可保持 31.99%,MgO 含量为 1.29%,回收率为 91.49% 。这一结果显示出该药剂体系在不同筛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磨矿细度变化,保证磷精矿的质量 。

该流程具有较大的柔性,在工业生产中易于复制和应用 。即使在磨矿细度等工艺参数发生一定波动时,依然能够维持较好的选矿指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和不确定性,为企业的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种稳定性和流程柔性使得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需求,提高了磷矿石选矿的效率和可靠性 。

4.3 浮选药剂对磷矿石选矿成本与效益的影响
浮选药剂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选矿指标,还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从药剂成本来看,虽然不同抑制剂的价格存在差异,但通过优化药剂用量和工艺条件,可以降低总体药剂成本 。闭路磨矿工艺下,药剂的使用效率提高,使得药剂成本有所下降 。

优质的浮选药剂能够提高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减少尾矿中的磷损失,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高品位的磷精矿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价格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收入 。以 300 万吨 / 年选厂为例,采用闭路磨矿和合适的浮选药剂体系,虽然一次性投资可能会增加 8%,但药剂成本下降 12%,综合效益提升 1.8 亿元,三年即可收回投资 。这充分说明了合理选择浮选药剂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是磷矿石选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