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今日公布了9月相关经济数据。
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6%,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5.6 6.3 6.0 6.2 6.0 5.8 5.6 5.6
商品零售增长3.0%,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83731 40940 37174 41326 37649 38780 39668 41971
增速 4.0 5.9 5.1 6.4 4.8 3.7 3.4 3.0
服务零售增长5.2%,
服务零售额增速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4.9% 5.0 5.1 5.2 5.3 5.2 5.1 5.2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5%,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5.9 7.7 5.9 5.8 6.8 5.7 5.2 6.5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7%,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95.5 93.0 97.2 95.9 94.3 97.1 96.6 96.7
2024 96.0 93.1 97.4 96.6 94.5 97.2 96.6 96.0
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3.8% ,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6.2 7.7 0.9 0.6 4.0 0.8 -0.4 3.8
9月出口增长8.3%
单位:亿美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5399.4 3139.1 3156.9 3141 3251 3217 3218 3286
增速 2.3 12.4 8.1 4.8 5.8 7.2 4.4 8.3
1-9月累计同比增长6.1%,贸易顺差8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9%。
对美出口继续下降,
单位:亿美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755.6 400.6 330.2 288.2 381.7 358.3 316 343
增速 2.3 9.1 -21 -34.5 -16.1 -21.7 -33 -27
1-9月累计对美出口3172.2亿美元,同比下降16.8%,下降幅度已经超过2019年的12.5%,但同2019年的出口增长0.5%相比,今年1-9月出口累计增长6.1%,表现明显好于2019年。
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
固定资产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2025 4.1 4.2 4.0 3.7 2.8 1.6 0.5 -0.5
投资下降过快是当前经济中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制造业投资增速从4月开始下降,
制造业投资增速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2025 9.0 9.1 8.8 8.5 7.5 6.2 5.1 4.0
可能是受贸易战的影响,但在贸易战缓和的背景下1-6月、1-7月、1-8月和 1-9月制造业投资继续加速下跌,除了贸易战的影响外显然还有其他因素。今年以来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8月开始回升,
随着价格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在8月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涨幅。
工业企业利润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025 9109 5984 6077 6034 7161 5838 6726
增速 0.3 2.5 3.0 -9.1 -4.3 -1.4 20.6
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继续回升,预计9月工业企业利润也会比较好。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企业认为政府不准降价,那么优势企业就不敢放手竞争,也不敢扩大投资。对于企业降价,需要区分符合规则的降价和不符合规则的降价。治理企业无序低价竞争需要重点关注不符合规则的降价。哪些是不符合规则的降价?首先不能低于成本价,低于成本价肯定是不正当竞争。其次,不能利用政府的补贴来打价格战。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政府大量补贴企业,证券时报·发布的《A股政府补助排行榜》显示,2020年A股公司政府补助金额21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逾330亿元。获政府补助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4000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8.45%(近年的数据没有搜到,估计补贴金额还在增加)。
统计显示,2020年政府补助金额占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达到5.34%,创下历年新高。
政府的补贴除了对新兴产业的补贴外,对传统行业中的亏损企业也是一个重点。每年都有大量亏损上市企业靠政府补贴保壳。这是导致市场不能正常出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不能靠压榨员工来打价格战。员工的“五险一金”需要正常缴纳,加班工资应该及时发放。如果企业是靠管理、技术创新来降低价格政府不应过多干预。
基建投资从5月开始下降,
基建投资增速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2025 5.6 5.8 5.8 5.6 4.6 3.2 2.0 1.1
5月中美互降关税,政府开始压减基建投资。最近几个月基建投资下跌速度过快,统计局公布的是累计投资增速,从单月的基建投资增速来看,9月同比下降幅度估算超过5%,我国2024年的基建投资大约有18.5万亿(此外,电力投资大约4.3万亿),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国的基建规模过大,日韩在城市化的高峰期,基建投资(包含电力)占GDP的比例都没有超过10%,美欧由于城市化的过程更长,基建占比更低。即便以日韩的最高标准衡量,我国2024年的基建规模(包含电力)大约多投了十万亿。如果没有增加总需求的对策,简单粗暴地压减十万亿基建投资,经济马上就会出大问题。就像病人得了癌症,医生用放射疗法杀灭癌细胞,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癌细胞被杀死了,但是病人也没了。笔者的建议是通过加大补贴生育的力度来减缓基建压缩对总需求带来的冲击。今年补贴生育的金额只有约千亿,在这种情况下基建投资压减的力度过大会导致总需求不足。补贴生育几乎是唯一可以持续大规模增加需求而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促增长方式。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补贴生育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财政为例,根据财政部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财政对社保的补贴总额已超过20万亿,
财政历年对社保基金的补贴金额 单位:亿元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6861 24899 23682 23248 20947 19393 16777 12264 11104 10198 8446 7372
而且将来的补贴金额更是大得惊人,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先生在【中国养老精算报告2019--2050】一书中提供的数据,在计算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在2028年开始出现赤字,此后赤字逐年增加,到2050年当年的赤字高达11.28万亿;在不计算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在2019年就开始出现赤字,此后赤字逐年增加,到2050年当年的赤字竟高达16.73万亿。
虽然,中国政府开始推迟退休年龄,使问题得到部分缓解,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和顺差的增加,我国面临的贸易调查快速增加。
如果美国利用相关国家对我们的不满,联合施压,应对的难度会增加。补贴生育既可以解决当前内需不足的问题,又能缓解将来的养老负担,还能改善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是难得的一举多得的财政支出方式。此外,美国经济很快就会出大问题,今后两年是我们收复台湾的好机会。但在收复台湾以前,首先要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以便应对收复台湾时可能到来的各种制裁,从宏观的角度看补贴生育是提升消费,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最佳方式。
加大补贴生育的力度,钱从哪里来?笔者并不反对在必要的时候增加财政赤字,但在增加财政赤字之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挖掘潜力是必须要做的工作。财政支出要讲效益,效益好的如补贴生育要增加,效益不好的要减少。其中减少基建支出是重点,我国的基建规模过大,2024年基建规模多投了约10万亿,基建规模压下来后并不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反而会促进效益提升。其次是减少出口退税。2024年我国出口退税金额高达19281亿元。近年来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大增,海外意见很大,可以考虑适当降低资源型产品以及资源消耗大、附加价值低的产品退税率(具体操作上要多听企业意见,避免产生过大冲击),将省下来的钱用于补贴生育。举一个例子,我国2024年出口淡水养殖产品423.96万吨,出口额207.4亿美元。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在2024年统计为2130立方米/年,据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属于
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国家。淡水养殖排放的废水会影响水质,可以考虑逐步降低附加价值较低的淡水养殖
产品的退税率。最后,今年商品购买补贴有3000亿,短期看商品补贴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从过往经验看,
补贴停止后相关商品的销售会大幅下跌。从长期看补贴生育对促进需求增加的效果更为稳定。从财政的角度看,补贴生育的可持续性更好,将商品购买补贴的钱用来补贴生育,综合效果会更好。
9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为21.3%,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5 10720 9184 7826 8505 10425 6923 6730 7397
增速 -9.8 -10.3 -11.5 -11.4 -12.4 -17.1 -19.9 -21.3
房产地产销售下降12.4%,
房产地产销售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5 10259 10539 6237 7057 10151 5325 5450 8025
增速 -2.9 -2.3 -7.1 -7.1 -11.5 -14.1 -14.8 -12.4
百强房企销售微涨0.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百强 2276.1 1881.2 3175.7 2846.8 2945.8 3389.6 2111.6 2070.4 2528
增速 -3.2 1.2 -11.4 -8.7 -8.6 -22.8 -24.3 -17.6 0.4
销售同比增速下降,但库存持续减少
待售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房地产 78891 78664 78142 77427 76948 76486 76169 75928
增幅 5.1 5.1 4.8 4.2 4.1 3.4 3.1 3.6
住宅 43174 42158 41703 41264 40821 40536 40229 39937
增幅 6.6 6.8 6.6 6.5 6.5 5.9 5.4 5.8
从相关数据来看,地产新开工面积已经连续三年大幅低于销售面积,广义库存下降了6.85亿平方米,
单位:亿平方米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住宅新开工面积 10.67 11.59 12.81 15.35 16.75 16.43 14.64 8.76 6.97 5.37
住宅销售面积 10.65 12.78 13.32 13.49 13.63 13.99 14.10 10.33 9.48 8.14
广义新增库存 0.02 -1.18 -0.51 1.86 3.12 2.44 0.54 -1.57 -2.51 -2.77
(2024年数据取自统计局月度公布的数据,其余数据来自统计年鉴,月度数据同年鉴数据并不一致,年鉴数据经过修订后,可能更准确。)
今年1-9月住宅新开工面积3.33亿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5.51亿平方米,销售面积超过新开工面积2.18亿平方米,按照当前趋势发展下去,今年销售面积会比新开工面积多出超过3亿平方米。只要现有库存降下来很快就会无房可卖,而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狭义库存正在逐步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要销售能够稳住,地产繁荣很快就会到来。如何稳住销售?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住房销售额下跌,主要是由期房销售下跌引起的,现房销售只有2022年下跌,其他年份不仅没有下跌,反而有所上涨。
单位:亿元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1-8月)
房地产销售额 173612 181929 133307 116622 96750 55015
同比增速 8.7 4.8 -26.7 -6.5 -17.1 -7.3
期房销售额 153276 161313 114340 95422 72984 38843
同比增速 9.6 5.2 -29.1 -10.8 -24.0 -13.0
现房销售额 20336 20616 18967 21199 24266 16172
同比增速 2.6 1.4 -8.0 19.3 14.1 10.1
现房同期房销售分化的原因在于,由于住房交付的风险明显上升,老百姓不愿意买期房。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据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局长在记者招待会上披露:“白名单”项目审批金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但从购房者的角度看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以恒大为例,最近网上有文章称:恒大在爆雷时留下的162万套烂尾楼,在“保交房”政策的支持下,其中有80多万套已经完成交付,但至今仍遗留70多万套处于烂尾状态(非官方数据,不一定准确)。笔者的建议是成立一家专门负责保交房的国有企业,负责房地产贷款“白名单”覆盖范围以外的楼房交付,重点解决恒大的遗留问题。恒大遗留的70多万套处于烂尾状态房屋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能满足房地产贷款“白名单”机制相关条件的项目。这些房屋如果不能尽快实现交付,对购房者的信心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假设每套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单价1万元/平方米,70多万套住房总价值超过7000亿。其中,地价已经支付,估计有2000亿就可以全面重新开工。注册资金1000亿,央行给1000亿低息贷款,购房者将债务优先清偿权利转让给该公司,后续资金可以通过变卖1.7万亿的恒大资产来筹集,从理论上讲实现保交房是没有问题的,万一亏了可由财政负担。虽然现房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11.7%,上升至今年的29.4%,期房的占比依然很大,好的房子在期房销售时就卖了,现房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房子,只要老百姓感到住房交付有保障,新房销售就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