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1-8-10 21:58:26
zsl0815 发表于 2021-8-10 11:31
呵呵,你答不出来我也不会难为你。
只是劝你们这些把马克思捧上神坛学马经的人,不要把什么人物或理论都 ...
如果把马克思捧上神坛,压根就不必今天还在讨论马克思。因为马克思理论到今天还有人研究,不仅仅是我们,连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人研究,这说明马克思论起码有正确的东西可以让人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0 22:36:31
我发现了,劳动者被雇佣,劳动力的使用权只有在劳动时归属于资本家(也可以称投资人),只有劳动时资本家可以肆意指挥劳动者,劳动者失去对劳动力的使用权的指挥;而且最巧的是资本家也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因为只有劳动者获得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才可能进行劳动加工。
==================================================
这个属于自诉案件,如果觉得分配不公可走司法程序去告用人单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1:08:15
曹新 发表于 2021-8-10 21:54
企业会有成本核算,利润从来是成本以外的,工资是在成本核算里的。但是分配的剩余价值肯定不算成本,而且 ...
马克思的资本论我看过,其在利润分配方面是有逻辑错误的。

现实中,一个企业的利润通常是由工人、企业老板、ZF这三方一起参于分配的。
其中ZF虽然没有直接参于生产,但因为他提供了企业生产所需的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所以它同样参于利润的分配。他的利润分配最终表现在其税收收入里。

对于工人而言,他从企业拿走的利润其实就反应在其资报酬里。
马克思对于利润分配的逻辑错误就在于:他没有看到工人报酬,其实已经包含了工人从企业分走了的利润。

当马克思把企业的利润盈余换了个名词说法叫做剩余价值,且认为这个剩余价值的企业利润盈余中仍应该属于工人时,他就必须要从逻辑上说明其正确性。

但很可惜,马克思从逻辑上证明不了这一点。就我从《资本论》里所看到的,其只是【强行】地把企业的利润盈余归属于工人所有。
且为了说明上述的归属原因,马克思以纺织工人纺纱进行举例说明,所谓剩余价值(企业利润盈余)为什么属于工人。

其示例内容如下:
纺织工人和企业老板签订合同,6小时三先令的工资,这是工人正常6小时的劳动价值。
然后企业老板强行让工人加班至12小时,但仍然只支付工人3先令的报酬
所以最后,工人工作12时,理应获取6先令,但只拿到3先令,另外3先令就是企业老板剥削工人剩余价值。

发现问题没?
剩余价值(企业的利润盈余)是工人强行加班一倍的工作加出来的?
当下社会的企业利润盁余是这么来的吗?

在我看来,马克思所举的示例,在他的年代,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放到今天,就表现的极不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1:10:35
曹新 发表于 2021-8-10 21:54
企业会有成本核算,利润从来是成本以外的,工资是在成本核算里的。但是分配的剩余价值肯定不算成本,而且 ...
已回复你了,关于我对马克思利润分配的看法,但要等过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1:15:19
曹新 发表于 2021-8-10 21:58
如果把马克思捧上神坛,压根就不必今天还在讨论马克思。因为马克思理论到今天还有人研究,不仅仅是我们,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值的研究的,我个人也认同劳动价值的说法,且认为其劳动价值论的深度及立意要远大于西方经济学。
但我个人并不认同其对利润分配的说法,实在是槽点太多。我对其的看法也在上条内容中也做了回复,但要过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3:49:13
zsl0815 发表于 2021-8-11 11:08
马克思的资本论我看过,其在利润分配方面是有逻辑错误的。

现实中,一个企业的利润通常是由工人、企业 ...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剩余价值全部由劳动者创造,这个逻辑很正确。但是从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出发,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也是正确的。两个正确的逻辑得出相反的结果,说明忽略了逻辑中的某些条件。利润分配是不包含工资的,这点你是不认同,还是忽略呢。从目前世界所有现行的法律来看,利润分配也不包含工资,工资从来就是成本核算。
       马克思认为是私有制决定了分配方式,提出公有制。公有制下怎么分配剩余价值?按照剩余价值论逻辑,应该全部由劳动者分配剩余价值。但是我们知道,一个经济体要持续发展不可能保持资本不变,而且也要与私企竞争,一个没有资本积累的公有制企业如何同一个资本不断积累的私企竞争呢?所以还是回到剩余价值分配上来,我们要搞懂马克思理论与私有制市场经济理论对剩余价值的分配究竟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争议。
      争议来源于劳动者到底该不该参与剩余价值分配、雇佣存不存在剥削。从社会整体看,私有制导致被剥削者永远只能用工资维持生活,而剥削者凭借私有制占有的全部剩余价值(我觉得在此叫社会盈余价值更好一些)。但是实行公有制就能解决剩余价值分配吗?表面是。但实践发现,剩余价值分配缺乏明确的方案,不知道投资人该分多少用于扩大再生产;不知道劳动者可以拿多少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公有制企业,他不知道合理的按劳分配方式以便可以持续扩大再生产、还可以消除资本所有人与劳动者错位的时候资本所有人的剥削性。我认为这仍是对分配制度缺乏深刻理解的缘于。
       通过产权制度中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也通过国家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我意识到,使用权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最重要的地方,只用让劳动者获得使用权并借此得到使用权带来的收益权,这才达到公有制实行的目的。而且生产资料使用权的劳动者公有制,不影响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会让生产资料贬值或消失。
      通过生产资料使用权的公有制,实行剩余价值的按劳分配,解放了公有制的形式主义,从资本公有制走向生产资料公有制,也让劳动者从无产者逐步成为劳动者与投资者的双重身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
      从剩余价值分配受市场与制度两个因素考虑,不仅仅明确的剩余价值在投资人与劳动者的分配公式,也为公有制打开了制度优越之门。为公有制经济体与私企竞争提供了制度保证。国有企业为什么缺乏竞争力?首先是主人翁意识强,没有制度保证主人翁的经济地位;其次是对高管股权激励不够。像海尔、长虹,高管做好了企业,但是不敢分红、分股。这方面一定要鼓励优秀高管。也在此之初,拿到股权激励的人是不宜再拿剩余价值分配的。
      剩余价值分配是对传统产业、甚至说是对低端工人的制度补偿,创新企业还需要在观察。
      这是我的思考。不想再去争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理论与市场经济学,就目前出现的经济主体出发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4:08:26
最近审核比较严,发言不能及时看到。版主也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5:09:20
曹新 发表于 2021-8-11 13:49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剩余价值全部由劳动者创造,这个逻辑很正确。但是从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 ...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剩余价值全部由劳动者创造,这个逻辑很正确。但是从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出发,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也是正确的。两个正确的逻辑得出相反的结果,说明忽略了逻辑中的某些条件
------------------------------------------------------------
是老马的问题,他低估了生产资料这种死劳动的重要性。
生产资料换个说法就是:科技的体现,例如生产芯片的光刻机。

现实中劳动产出,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代表科技的死劳动,其作用和重要性要远大于代工人的活劳动。

当工人使用相对更加高级的生产工具现效率大幅度提高、利润的大幅度增加时,贡献最大的实际上是代表科技的死劳动,而非工人的活劳动。
所以,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公司利润盈)全部归因于工人的活劳动,本质上是其在利润方面的认识出现在偏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5:48:50
曹新 发表于 2021-8-11 13:49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剩余价值全部由劳动者创造,这个逻辑很正确。但是从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 ...
利润分配是不包含工资的,这点你是不认同,还是忽略呢。从目前世界所有现行的法律来看,利润分配也不包含工资,工资从来就是成本核算。
--------------------------------------
你把工人的工资仅仅只看成“成本支出”的属性,那是因为你找错了“利润分析”的基准线。

收益=成本+利润,这是个恒等式。
工人的工资就是工人这个劳动者的收益,它同样适用于上述的恒式。

工人的成本就是其生活所需的全部正常开支,包括住房、伙食、技能进修、子女抚养等全部费用。
重的是利润这一块的分析认识,它实际上可以拆分成两部分。

利润的一部分为:工人不在企业上班,自己给自己干的时利润额。
利润另一部分:则是工人觉得到企业干可以拿到更多的收益,相对自己给自己干时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利润。西方经济学管这一部分叫做“经济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5:50:03
zsl0815 发表于 2021-8-11 15:09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剩余价值全部由劳动者创造,这个逻辑很正确。但是从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出发, ...
现实中劳动产出,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代表科技的死劳动,其作用和重要性要远大于代工人的活劳动。
去世的大科学家大工程师,他们还能在当今搞劳动搞创造吗?

高科技的产品等等,它们还能在当今搞劳动搞创造吗?


劳动价值论就一句话:唯有人类劳动,创造人类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5:52:26
前面还有一条回复你的内容,要过审。
楼主你的这个帖子我暂时就不再做回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1 16:22:15
zsl0815 发表于 2021-8-11 15:09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剩余价值全部由劳动者创造,这个逻辑很正确。但是从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出发, ...
      实际我是不主张物品有对物的所有权的,这也是一个基本法律共识。主张权利的从来都是人。但是为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后面对立的人,我们才说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生产资料在不给于劳动者的时候,是不可能产生劳动加工的,也就没有资本家期望的利润。所有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手中才能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生产资料的社会性。资本是私有的,资本购买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从所有权上讲也是私有的,但是为什么劳动力这种商品并非由资本所有人可以随意处置呢?因为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同样,生产资料所有权不特殊,但是使用权也特殊。资本所有人购买生产资料从来就不是用于自己使用的,自己使用就不构成剥削了。资本所有人购买生产资料从来就是通过参与社会劳动来获得最大份额的剩余价值占有,以维持自己的制度性经济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2 14:1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2 14:35: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2 14:35: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2 14:49: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