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培训班心得体会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一场新形势下不忘初心的长征。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学习其自力更生的决心
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县人民自古以来的悲惨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们自力更生,将看似天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诸实施。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凭着不畏艰险、敢想敢干的劲头,奋战在悬崖绝壁之上,拼搏于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壑搭桥。青年洞、神工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体现,渠道上一块块有棱有角,裸露着道道凿痕的青石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共产党人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