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作者,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2、找出生字新词。巅峰 劈 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哺育 榜样 浩浩荡荡
3、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三、精读课文
分小组朗读课文。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诗人四个方面赞美黄河:分别是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2、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无论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发出了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