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博士生自用数据!已经过多重验证,可直接使用最终结果。
主要步骤和思路:
国际化程度(FSTS)。现有关于企业国际化的指标主要从其深度、广度以及复合指标来进行衡量。基于业绩的国际化深度指标能够最直接地反映企业国际化程度,但鉴于上市公司数据披露的有限性,参照王海林和王晓旭(2018)的做法,本文使用海外营业收人占总营业收人的比值来衡量国际化程度,该值越大说明国际化程度越高。
数据构建:
国际化程度1: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衡量
国际化程度2:企业是否具有海外收入,是为1,否为0
部分指标展示:
国际化程度1;国际化程度2;证券代码;海外收入;证券简称;营业收入;股票简称;行业代码;行业名称;制造业取两位代码;当年是否stpt;样本区间内是否stpt;;是否金融;是否制造业;是否沪深上市;是否北证上市;重污染分组1;重污染分组2;重污染分组3;所属省份代码;所属省份;所属城市代码;所属城市;是否属于西部;产权性质;是否资不抵债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周梦玲,江康奇,郭维.企业国际化战略与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共赢?——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09):28-46.
[2]杨忠,张骁.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9,44(02):32-42+67.
[3]林立杰,李盼盼.国际化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J].财会月刊,2023,44(12):145-152.
我们课题成员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不善用夸大其词的语言进行包装营销。参与本论坛的初衷在于搭建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与各位同仁分享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思想碰撞中共同精进。对于技术细节或学术问题,欢迎通过私信通道展开深度探讨。在此特别强调学术伦理:我们坚决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资料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转售。愿与大家共建良性学术生态,谨祝各位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收获丰硕成果!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