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激烈竞争。特朗普任命的AI事务负责人,被称为“美国AI沙皇”的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讲过一句话“这不是技术冷战 这是一场为人类思维定价权而战的数字圣战。”这种激烈的竞争在创新的技术路线选择上也有明显反映。一般认为规模化法则(Scaling Law)最早是由Open AI 在2020年提出的大模型开发的黄金经验法则(网上有文章指出百度公司在2017年也曾得出过相似结论),OpenAI 在论文《Scaling Laws for Neural Language Models》中发现随着模型规模(如参数数量)、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会相应提升,并且这种提升呈幂律关系。2022年11月,ChatGPT的亮相震惊了业界,标志着大模型的重大突破,规模化法则(Scaling Law)成为进一步扩展模型规模的核心指导思想。业界普遍认为,只要能够提供更大规模的参数、更多的数据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模型的能力将持续提升,最终可能接近或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如果中国也想走这条路,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算力不够。由于美国政府禁止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英伟达芯片,中国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算力来提升大模型的能力,加上中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资金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由此将导致中国在人工智能长期落后于美国。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由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面临西方的压制,发展可能会遭遇困境,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将领先中国许多年。但是,DeepSeek另辟蹊径,通过改善算法和模型架构优化,以更少的算力,和更低的成本获得了与Open AI大模型相近的能力。DeepSeek的成功让美国人感到震惊,打破了美国人想靠算力和资金优势垄断人工智能成果的梦想。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如果只是跟在美国人后面继续走规模化法则(Scaling Law)这条技术路线是不可能成功的。DeepSeek选择了与美国人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这样做不仅需要非凡的智慧,更需要超人的勇气。DeepSeek成功后,又做了一件很很聪明的事,将模型权重和代码对公众开放。为什么说DeepSeek开源很聪明,要证明这一点需要先回顾一下本世纪初在彩电上发生的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与现在液晶电视一统天下不同,本世纪初等离子彩电在大屏幕平板电视(40英寸以上)领域存在着等离子和液晶两种技术路线的竞争。初期等离子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尤其是在2005年,等离子电视在全球大屏幕平板电视(40英寸以上)市场上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等离子相比液晶的优点是:屏幕响应速度快、清晰度高、可视角度大、色彩鲜艳、对比度高、自发光使得深色更加深邃。缺点是:小尺寸不好加工(40寸以下很难加工,这个缺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功耗大、烧屏现象严重。
液晶与等离子正好相反,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相对简单、不易烧屏、寿命长、图像细腻、可以做出任意尺寸(在当时液晶很难做出大尺寸,这在以后变成了优点)。缺点是:屏幕响应速度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可视角度小、对比度小、色彩还原度差等。综合来讲,等离子是优于液晶的,并牢牢占据着当时的高端市场,那时候业内流行着一句话:“外行人买液晶,内行人买等离子”。
那么为什么现在等离子电视销声匿迹呢?导致等离子电视在与液晶电视的竞争中失败的原因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等离子阵营的主帅松下采取的封闭策略。松下成为等离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后,看到CRT电视面临淘汰,液晶、等离子电视有望崛起,由于等离子技术先进,有望一统电视江湖,于是想独吞蛋糕,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共同做大市场,而且出售的等离子面板价格高昂,占了等离子电视成本的70%——80%,导致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没有面板的企业转而投奔成本更为低廉的液晶,日立、先锋、三星和LG等等离子面板企业无法忍受松下的贪婪和短视,也纷纷关闭/变卖等离子生产线(长虹就曾购得等离子生产线,最后全部亏掉),转投液晶阵营。
反观液晶电视阵营,如同今天的安卓系统,是开放的。技术没有被独占,所有的厂商都可以参与进来。表面上看,虽然电视机厂商可以同时生产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但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等离子电视模式,大部分厂商只能向松下购买技术或面板。液晶电视模式,大部分厂商可以自己投资搞研发。为了追求利润和自主权,电视机厂商,自然愿意投资液晶。于是,大量资金、人才涌入液晶领域,技术不断迭代,规模也越做越大。此外,液晶面板除了用于电视,还可以在手机、电脑显示器和平板电脑等小型设备上使用。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刺激了产业规模。液晶电视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路子自然越走越宽。即使在“众人拾柴”的情况下,液晶(LCD)也只是补齐了短板,并没有对等离子进行全面反超,直到那个真正终结者的到来:LED。LED显示技术将等离子和液晶两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并还在通过研发不断的进行完善。LED的出现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等离子再无存在必要,2013年,松下宣布彻底放弃等离子业务,转向液晶电视。DeepSeek开源以后,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跟风从事相关研究,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关于算法和模型架构优化的研究成果。算法阵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逼得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公开承认:“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这里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美国大部分顶级AI大语言模型都是闭源的,包括谷歌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和OpenAI的GPT-4等,相关企业目前的处境非常尴尬,继续走闭源和堆砌算力的道路,不仅成本高昂,能不能领先也没有胜算。人类是大自然中最聪明的动物,但人类的大脑并不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神经元也不是最多的。从大自然的法则看算法似乎更重要。美国的企业如果掉过头来走算法路线,对技术的理解和沉淀自然比不过DeepSeek,就像当初松下转向液晶电视一样难有好的结果。由此完全可以看出DeepSeek开源是一招妙手。
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当然需要关注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但中国还有更好的选择。在讲述更好的选择之前,需要先回顾疫情期间医药领域创新的经验教训。疫情爆发后大国都竞相投入了新冠的特效药研发的竞赛中。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在新冠流行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治疗新冠的特效药,有的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级科研基金的支持,不止一家企业获得了成功。但最后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好。以腾盛博药研发的首个国产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为例,2022年7月7日宣布商业化上市,2024年3月24日,宣布停产,该药品仅商业化8个月。根据公开信息,这款药物出售给全国25个省份及358所医院,获得销售收入约5160万元,远低于14亿研发投入。对比之下辉瑞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在美国于2021年12月获批上市,2022年的收入为189.33亿美元,2023年也有80亿美元。为什么辉瑞开发的新冠特效药销售收入比国内的企业高很多?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辉瑞的特效药上市早;二是国外的病例多。中国企业的特效药上市晚可能也与中国国内病例少有关。有媒体曾经报道:由于国内病例少,中国药企不得不到海外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国产新冠重症药物研发难在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9&wfr=spider&for=pc)。但遗憾的是研发更快捷、更简便、成本更低廉的检测方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疫情三年花在核酸检测上的钱估计有数千亿,如果能开发出更快捷、更简便、成本更低廉的检测方法,不仅花钱会更少,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也会好很多。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说明企业在选择创新路线时需要重视国情,与国情结合得越紧密,取得的成功可能会越大。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企业除了需要关注大模型,关注通用人工智能以外,还应该做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看清楚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通过机器学习模仿人类的智能来为机器或人类赋能(脑机接口),大模型是电脑智能,智能驾驶是汽车智能,具身智能是机器人智能。想通了这一点就知道中国企业该做什么了。当然是为工厂里的千千万万机器赋能,也就是新闻里常说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政府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笔者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发现,去年7月新华社为此连发四篇报道,
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社连发四篇报道
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712/d6758a33ffcb48878c43776218118961/c.html
新华社为单个经济问题连发四篇报道是非常罕见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还是缺少像雷·库兹韦尔那样的技术预言家,能够把技术发展的未来图景描绘得非常清晰,把企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演变,从1784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机械生产时代,再到187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流水线”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电子与自动化阶段,再到如今工业4.0的智能化网络化时代,智能制造是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这种变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也是在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革命。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实现多品类、小批量甚至个性化定制产品制造。如今的用户既要追求个性还要要求以往的价格,从以前的大规模生产转向多品类小规模生产正在促使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在智能制造方面美国是肯定赶不上中国的。2025年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麦肯锡公布了2025年全球灯塔网络新成员。这已经是第13批次的评选,本次共评选了18家灯塔工厂,新成员中有7家工厂坐落在中国。全球灯塔网络189个成员中,总计有79家在中国,占比超过40%,远超美国。很多人知道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的历史,但知道拿破能为什么要进攻俄国的人可能并不多。拿破仑当政时期英国和法国始终是对立的双方。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法国则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这支军队在欧洲大陆曾经所向披靡,取得巨大的胜利,然而却无法跨越英吉利海峡去击败它的主要对手。这一时期,英法之间除了海上和陆上断断续续的、规模不大的战斗外,主要是经济战。拿破仑为了对付英国,实行了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国家与英国开展贸易。俄国由于被迫参加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丧失了极端重要的国外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品的来源,损失很大。俄国不得已,恢复了同英国的贸易。这件事让拿破仑非常愤怒,最终决定率兵攻打俄国。在特朗普不断提高关税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意义不应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