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观后感5篇
  电影1942: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在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感人肺腑、极具散发人性光芒的电影,也怒斥了灾难的无情。以下是我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盼望可以共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1942观后感范文一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宝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老财主的破灭。当时的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千里。老东家范殿元一向游走在故事中。以往仓廪充实、妻儿绕膝,就连逃难也被自我认定为躲灾,逃荒途中还不忘带着家里的长工,这是财主骨子里习惯的养尊处优。认定被欺压的民众没有抵抗,吝啬贪欲的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我一向担忧并期望,延续他家香火的小生命会躲过这场劫难而存活下来。当孩子被他自我亲自戕害于襁褓之中时,一个小地主阶级就此自我毁灭!“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历史不得不让大家重新审视这悲天悯人的灾难,人们的仇恨瞬间化为阶级矛盾和仇恨。一个财主家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老百姓呢,最无辜的当属那些老人和孩子,冰天雪地的日子,苦难深重的人们,只能理解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