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矾矿矿区酸水量动态模拟与控制研究
随着矿山开采方法及机械技术的进步,废弃矿山量逐年增加,矿井废弃后,地表水、地下不同含水层以及废弃矿井中的含水空间将构成复杂的交替模式和补排关系,同时废弃矿渣、矿井所特有的酸性环境等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本文以庐江废弃矾矿为例,主要研究矿区地下水污染的水文过程,在野外调查数据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其水量演变路径,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矿区与自然状况下的含水介质具有不同的水动力学特征,其含水空隙可分为三类:孔隙、裂隙和管道。
矿区内平硐出水主要有三种入渗补给来源:宕口直接补给、塌陷区渗漏补给、区域渗流补给。三种补给方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路径及水力特征。
(2)对大矾山西山矿段+85m平硐出水开展野外调查,并对矿区内原状土和矿渣进行降雨产汇流实验,结果表明:西山平硐出水量1263m3/d~2326m3/d,随季节变化明显,水质明显酸化,pH均小于4;矿区地下水径流对降雨存在一定滞后性,且矿区内固体废弃物地(矿渣堆弃地、塌陷区),在降水淋浴作用下,将会入渗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水质发生酸化。(3)采用直接分割法、水量平衡法、数值模拟法对平硐出水水量加以分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