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内外沟通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颅底可视为一板两面,颅内面承载着脑底结构如额叶、下丘脑-垂体、海绵窦、颞叶、脑干、小脑与颅神经等等,颅底板的裂隙有进出颅的神经血管经过,其间也藏有固有结构如内耳、迷路、颈静脉球等等,颅底外面是面颅与颈颅结构如鼻腔、鼻旁窦、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等等。颅底肿瘤可向颅内外沟通,累及上述三者结构,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
本研究从显微外科解剖角度来理解颅内外沟通区的解剖关系,寻找定位手术标志,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基础。第一章颅鼻蝶沟通区的显微解剖目的研究前颅窝与鼻腔、鼻旁窦沟通,鞍区与蝶窦、鼻腔沟通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
确认经额径路的手术标志。方法观察和测量前颅底骨性构成,额鼻缝、盲孔、筛板、蝶骨平台、鞍结节、垂体窝、蝶窦、鼻腔、筛窦、前鼻棘等间的关系。
观察经额三种入路和经蝶入路相关的颅内结构、颅底与颅外结构的显露。结果筛板位于前颅底中央前部,介入额骨、蝶骨平台与筛骨迷路之间,上接额叶,下为鼻腔顶。
蝶骨平台为蝶窦上壁,其后有视交叉沟、鞍结节和垂体窝,外侧有视神经。额鼻缝至盲孔的距离为12.70±1.28mm,额鼻缝至筛板后界的距离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