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2008-9-26 21:49:00
偶是兰大毕业的,N年之前,当时还没有博士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 09:27:00
南大和人大区域经济各自都侧重哪一方面的呢?~~~~~~人大区域经济研究生复试时需要哪些参考数目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1 01:39:00
现在郝寿义老师和安虎森老师都在南开,所以我个人认为南开的区域是最强的。而且有趣的是,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一个偏重空间模型,一个更关注人文,把区域的精髓都包括在里面了。而滨海新区又是一个最好的实践基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7 21:30:00
人大的博士这些年都不列出参考书目了,要考上除了大量看书,还得看运气啊!英语就更难把握了,难度不好把握啊!如果有考上的同仁,望不啬赐教!谢谢[em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7 03:00:00

回复xiaoxingz区域经济跨专业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地理学专业背景和经济学背景的人选择区域经济学都是可以的,应该说都不是什么跨专业之说。

       首先从学生考试的角度看,不同高校或科研院所可能初试科目有点不一样。比如人大、社科院等现在的初试都考经济学原理(西经和政经),区域经济学的专业知识都放在复试中考。而中科院地理所等初试要考经济地理学。复试的时候,专业课笔试和面试肯定是少不了要考区域经济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大家还是以各校招生简章为准,综合考虑自己的考研时间和专业基础。

      其次从导师偏好看,一般不会认为地理学或经济学出身的是跨学科。绝大多数区域经济学导师是地理学和经济学出身的,现在区域经济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也物理学和其他学科出身的学者转而研究区域经济,所以一般不用担心自己的专业背景而担心会受到歧视。

      再次从学习深造看,上研究生之后,地理学背景的人需要多补充经济学的知识,而经济学出身的人需要多补充地理学的知识,这样才有比较好的知识结构。因为区域经济学的母体之一是地理学的区位论,而经济学原理也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所以都不用担心是跨专业,只是原有基础上再延伸或深入而已。

      最后从学术研究看,搞区域经济的学者,必须具有渊博的地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甚至还要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故不存在跨专业之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13:00:00
我来补充,兰大从08年开始全部实行公费制,但是奖学金比例大幅增加,一等奖学金9000人民币占50%,二等4500人民币占25%。所以只要你努力考上了,学费不是大问题。今年350分以上的大多都是一等奖学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4 23:39:00
兰大的区域经济有奖学金,我就是兰1大ue区经的研究生,只要你初试和复试成绩能进前10名,就有全额奖学金。每月补助300--400之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21:58:00
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类里与国外差距最小的,区域经济学独特的视角和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向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学是门非常有潜力大有可为的学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3 11:27:00

西安交通大学区域经济学也不错的,而且公费名额较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21:05:00

在国内,区域经济学的比较好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港澳经济研究和区域规划发展研究都很牛)、兰州大学(虽然排名很前,但似乎没有很出名的学者)、厦门大学(研究台湾经济很牛)、武汉大学、东北大学....

其实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学当中是比较综合的学科,对经济学知识和经济地理、城市规划方面知识都要求掌握,当然具体重点还跟导师研究很有关系。考硕考博的同学可以参考各学校的具体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31 16:58:00
学地理的属于跨专业,因为学位证不是经济学学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12:04:00
一般综合性大学的区域经济学与地理学科下的区域经济学在学科重点。知识结构方面是有差异的,考的时候要注意专业背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0 20:46:00

中科院,北大,人大,兰大,都不错呀,东北师大,华中师大也可,华中师大公费很多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4:08:00

斑竹tryee你好:

    由于没有指定具体的复试教材,为了较好的准备复试希望斑竹能推荐一本(几本)较为合适权威的区域经济学教材,(能提供下载联接更好)不胜感激!!先谢谢斑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6 23:59:00
看了以后感触挺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8 22:39:00

有几本书你可以看看,对复试有用,周一星许学强的《城市地理学》,华东师大的《中国经济地理》,还有人大出版的孙久文叶裕民的《区域经济学教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8 22:41:00
对了,一些老师的课件也很有帮助的,可以去听他们开的全校选修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8 22:41:00
对了,一些老师的课件也很有帮助的,可以去听他们开的全校选修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3 11:17:00

去年区域所的报录比接近9:1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5 12:30:00
今年在哪里能看到复试名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1 13:05:00

区域经济学属经济门类

地理属理学门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1 13:07:00

学地理的属跨专业

区域经济学属经济门类

地理属理学门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6 20:12:00
好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4 18:57:00

请问:有哪位知道中科院的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管理、经济地理学两门专业课的考博参考书是什么?我在它网上参考书目里好像没有指明,烦请指教!谢谢!

可直接电话咨询其研究生院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9-5-8 8:34: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1 19:59:00
这里到底是考研的还是考博的?这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得到帮助?版主,您是不是需要想想办法了?把方便切实提供给我们啊,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2 18:55:49
做了正确的努力后,要相信水到渠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707449
只要自己尽力做到没有遗憾就行,结果都交给上帝去决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7074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18:34:37
一、考博前的准备工作
  以真诚赢得报考。在职者报考,首先要征得单位同意。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专业必须和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一般说来,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比较熟悉,从理论到实践积累较好,它一方面是自己报考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自己争取单位支持的基础。只有把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具备说服的前提。有许多考生,感觉成绩不错,但因为是自己单方面愿望,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到颇为遗憾的结果。

  2.注意人际关系。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就个人、单位、国家而言,考博都是一件好事,但理论上的好事要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好事,就必须注意人际关系。要从工作需求、个人发展、感情认同等方面去做工作,在争取的过程中,注意讲究方法,忌简单暴躁,多感情投入,少意气用事,自己的体谅和耐心终究会取得单位的同意。

  3.正确处理工作和考博的关系,做到工作和备考两不误。考博复习前期主要以单位的工作为主,把工作做好的同时,尽可能腾出一定的时间看书。后期,主要是以复习为主,工作上别出问题。快要考试时必须实行"非常政策",全力以赴地复习。考生一定要注意和导师联系,不但你要了解熟悉导师,也要让你的导师了解你的现有学术水平和将来的研究兴趣。你可以将你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邮给导师,也可以当面请教。

  二、报考专业与学校的原则和策略

  报考专业和学校首先要能够考上,其次是结合兴趣和爱好,再次是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报考方向很重要,往往决定你考博的成败。如果方向选错了,即使你准备再充分,实力再雄厚,可能也只是"陪考"而已。
好学校不一定难考,一般学校不一定好考。首先是报考的专业。专业不同,直接决定自己将来的事业走向。一般考生往往会选择和硕士时期相同的专业,也有人为了将来就业需要,可能会考虑转行。这就要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如果转专业,一定要注意现在要报考的专业和自己的原专业不能太脱节。不能否认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博导们对跨专业考生的偏爱也与时俱进。如学数学、统计学的报考经济学、管理学有明显的优势,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与公共政策与管理有关的专业也较受欢迎。成功的专业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对自己实力以及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
其次,确定报考学校或单位。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学校。往往该专业名气越大的学校,竞争就越激烈,越能激发潜能。如果你原来硕士毕业高校较好,报考一般院校博士缺乏挑战性,未必能考出好成绩。毕竟一般院校的竞争力相对弱些。所以,考生同时报考两所甚至三四所高校,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有的博导不能保证上线就能录取,也建议考生同时报考其他学校,这能够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这两三各学校的专业最好相同或者相近,时间上和档次上最好拉开。

  另外,无论是考博还是高考,都有报考"大年"与"小年"之说。考博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运气也是一个因素,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往往是今年报考的多了,明年可能就少了。今年这个专业竟争激烈,不一定明年也竞争激烈。有的学校还存在报不满的情况,比如有一年,北京理工大学个别专业,报考人数小于招生人数.南方某所著名师范大学某个专业参加考试的人数和招生人数大致相当。这种情况,只要你的专业课和外语不是太差,就极有可能被录取。如何抓住这种机会呢?就是多报。

  三、如何抓住重点提高成绩

  考博人数不断增加,考博的难度也在不断攀升。抓住规律,就可能事半功倍。博士生与硕士生专业考试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就是都是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点是硕士生还要考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博士生人学考试主要考查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现实问题分析,而不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大多都是大的论述题。考博肯定要广泛读书,刻苦攻读,这些我们不必赘述,主要谈谈应试技巧方面。抓住专业重点是任何复习考试的关键。博士考题一般不会很偏,但是答好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考题。

  博士生考试如何抓重点?

  第一、搞清楚历年考试题型。题型是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一般考试题型定了,考试内容也就基本定了。考试题型以及历年考试题,可以通过同学或者朋友从报考学校获得。一般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比如有的高校爱出资料题,对此,首先要找到相关的原理,这需要基本功扎实,然后分析资料,结合实际谈你的看法。有的还需要说出这个资料的出处,一般这类都是中外对本专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的思想,比如教育学,不是孔子、老子就是蔡元培,不是杜威、赫尔巴特就是卢梭、裴斯泰洛齐。有的学校爱出书评,大多是"就你熟悉的名著简要评述"。所以可事先研读相关专业课的中外名著各一本,详细写出书评,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推断出题的方向。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大多是报考专业的博士点负责人出题。推断出了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题的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弄清楚这几个老师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的发表的论文、著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考题的题目大致就是这些。因为导师对近期从事的研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倾向于出这类的题目。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比如他的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等,另外,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有关研究也要关注,因为他拥有的资料,可能出题老师也拥有。去年考了的题目,今年不会考,但是邻近的内容一般就是考生内容。比如教育学,去年考了国民教育,今年可能考义务教育。第三、必须抓住所考科目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重点,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使考题跑出了你的重点范围,运用你所掌握的"核心知识",答题也不会差很远。也就是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具备。只要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搞得很透,一般不会出间题。课本上有些东西都是"陪衬",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根本就不用看,一般不会考。这样,可能考的内容很精通,考试成绩就容易提高。我的考试用书是简写本。因为这种版本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每门学科都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牢固掌握这些"核心知识",而且做到语言优美,数据准确,一旦遇到不会的间题,只要沾边就写。

      关于博士英语考试,以前,英语是阻碍博士生人门的一个门槛,随着目前考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的把关效力逐年下降。一些人外语很好,恰恰在专业课上栽了。北师大有的专业一旦外语过了线,就不考虑外语成绩,而是按专业课成绩排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8 15:54:15
有些学校在博士招生简章中有规定,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之间不算跨专业,如果没有注明就算跨专业,只要是跨一级学科一般属于跨专业。一般需要加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8 22:37:12
顶,有用的很,希望大家多发些这类帖子。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 17:01:49
我报名了,报的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专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