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33年因纳粹迫害,他迁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1905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不同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果,表现出惊人的才智。但是,全世界只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到2岁后才开始说话,7岁时他每讲一句话前都要先小声嘟囔一遍才敢张嘴。爱因斯坦的童年是在慕尼黑度过的,他不喜欢这个城市,更不能容忍这里保守的教育体制。本来就生性孤僻的爱因斯坦显得十分消沉,心神不定。他的成绩除数学外均属于中等水平,老师们认为他智力一般,同学们也觉得他自以为是而不愿与他来往。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来学校了解儿子的情况并问班主任老师,他的儿子将来做什么合适。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做什么都无关紧要,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
受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在年幼时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891年起他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和几何,不久就对数学达到了狂热的喜爱。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相继向著名的《物理年鉴》杂志递交了5篇论文,至今爱因斯坦在这些论文中的科学思想仍引导着人们改变世界。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专利局开始了大学教师生涯,他曾在苏黎世大学、伯尔尼大学和布拉格大学任教。从1913年到1933年,爱因斯坦在德国度过了近20年。在德国期间,爱因斯坦因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 爱因斯坦生活上不拘小节,他的头发总是蓬乱着,西服的扣子也经常系错。一位与爱因斯坦并不相识的小姑娘曾给他写信说“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您的照片,我认为您应该剪剪头发,这样您看起来会更精神。”晚年的爱因斯坦性格变得更为怪异,他常常装病来逃避别人的来访。除了研究工作外,他总喜欢对着鹦鹉说笑话,自娱自乐。 | | | |
| 
|
| 爱因斯坦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一生有过两次正式婚姻和数次恋爱。“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又不注重着装的爱因斯坦对女人却像吸铁石一样,他身边总有新的情人或女友。从青年时代起,直至暮年,他终生都喜欢同女子交往,从中得到快乐,免除了寂寞”,爱因斯坦的朋友曾这样形容他。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和年长4岁、同样热爱做学问的米列娃,他们还育有两个孩子。但最终因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争吵越来越多而分手。1917年,爱因斯坦因整天忙于科研身患各种疾病,同他一起长大的表姐艾尔莎来这里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从小互敬互爱的姐弟燃出了爱情的火花。 |
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个妻子米列娃 | 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个妻子米列娃 | 米列娃和孩子们 | 爱因斯坦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 | 爱因斯坦晚年与爱尔莎共同出航 | 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爱尔莎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9 20:13: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