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图片列举了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统计,我们要关注时间。
1949年是延续日本二战之前的工业化成果。同时我们要看到最关键的一点,日本始终处于与西方社会密切沟通的状态,而这是同时代中国所缺乏的。中国并不是现代文明的原创国,那么必然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来获得文明复兴动力,但是中国被封闭了近30年,而且这30年还处于工业化打基础的阶段,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当时在国家决策上无法将国力投入到科学基础领域,而诺贝尔奖则是奖励科学基础领域成果的,而中国在此方面几乎空白,中国连填窟窿都还来不及呢!西方文明的科学和工业体系是很庞大的,中国要在苏联工业化援助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很多人超出了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或者错误地以日本为参照来要求中国。
中国不但处于工业化铺垫阶段,同时还处于被国际政治封闭的阶段,当时中国本来在科学领域就极大落后于世界,结果还与世界前沿隔绝了,然后中国能在隔绝状态下小宇宙大爆发,那是逆天了!这是中国与日本存在的本质性差异,首先日本已经经历了工业化打基础阶段,日本的工业化处于深化阶段,同时日本和西方科学前沿是紧密接触的,同时工业化积累的资源可以支撑科研,而这些条件都是当时中国不具备的。
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到2000年才开始井喷,从1949年到1999年之间有5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而从2000年开始,日本有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说明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同时还要与世界前沿保持紧密接触的。而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与西方社会达到一个较合理的接触状态,这是中国学术界才获得了真正的学术前沿养分。从1980年开始,中国仍然延续了封闭时代的惯性,意识形态的惯性,同时当时中国财力仍有不足,这个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扭转,所以预期2020年中国出现自然科学诺贝尔奖是一个合理的的事情,而中国已经出现了获奖的备选成果,这个仍然需要国际学术界的消化,很多诺贝尔奖都是在成果发表时间之后的数十年才颁奖的,当然这也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否则可能会闹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