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10-10 21:18:04
哎,就这样,其实工会不错,不用上课,吃力不讨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1:27:08
西北望月 发表于 2013-10-10 12:57
这种人去了香港、台湾,也只能进补习班当老师,好一点的大学都不收的。你看看港大、港科大的科研压力有多 ...
没错,好大学的基础就是研究能力特强!这哥们可以去职业学院教书,那里不需要评职称,更没有要求发论文或申报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1:48:03
不管怎么说,十一年没发论文确实说不过去啊,难道是想出手就是经济学界的AER、JPE或者自然科学领域的SCience、Nature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2:07:50
这个典型的体制问题,如果学校规定如此,我们能说到底谁错了呢?
教职和科研职位还是要梳理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2:43:31
科研做得好未必能讲好课。
本科课程教学技巧的意义远大于科研水平,有个能讲好课的老师足矣。
何况管理/经济类的东西论文有多少价值。。。用论文数量代表的科研能力作为教师资格没有必要

但国内现状如此,用硬的论文数量级别指标代替具体的对个人职业技术水平的评价,粗暴但简单,不搞学术的领导们方便省心,不用懂论文说什么按期刊档次换算分数就可以有理有据的给教师们排队。
另一方面十几年的研究生扩招使高学历“研究型人材”数量暴涨,高校僧多粥少,每年大把有学历有论文的候选新人,上不了台面跟不上形势的教学型教师被弱势淘汰也是自然的事情。
文末的潜台词其实就是:“研究性大学”里已经没有单纯教学型教师的位置了。每个教师都要按教学+科研二个科目考核,一门零分,另一门哪怕满分你也不够资格混了。

自然社会适者生存,可以质疑规则但也要接受现实。文中的主角可以换个低档的“教学型大学”去做好教学工作,有余力做点力所能及又自已满意的研究,能发论文可上进更好,发不出也可以安心拿一份工资不必受现在的羞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23:34:36
对体制无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14:57:48
哈哈 奇葩 真的奇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