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用经济理论来解释择偶问题,既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不少的漏洞。
我说几点我的看法吧,说得不好,还请见谅!
首先,我觉得,西方的经济学往往是以理性为前提,用抽象概念的方式将各种现实因素量化,
这是它的一个本质特点。
然而,现实中的爱情,却往往是非理性的,爱情的最大魅力也很可能就在于此。
我想,用经济学的逻辑,是很难去解释什么叫一见钟情,什么叫缘定终生,什么叫白头偕老,……,
因为,是否真正喜欢一个人、是否真正适合一个人,
不仅仅取决于学历、长相、身高、家庭……,
真正重要的因素,我想,因为是对待感情的责任感、以及彼此的性格品质。
而这些责任意识、性格好坏、真诚与否……是很难用经济学的理论去剖析的,
毕竟人的内心世界太丰富了,也许用心理学来分析会更适合一些,
当然,要是有一门叫做经济心理学的科学那就更好了!
其次,我觉得,在实际的择偶过程中,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
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总是比对方要多很多,
这样的话,即使大家按照理性的标准,以自己对对方的不完全的了解,来完成这笔所谓的感情平等交易,
其结果也肯定不会称心如意。
所以,我觉得,择偶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对方的各项物质条件如何,而应该更加看重对方的精神品质。
就拿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张海迪为例吧,她用自己乐观的微笑和真诚的品质,
证明了一个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同样可以得到幸福!
我想,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我们对自身的价值观应该有所思考,
而在选择终生伴侣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重视责任、性格、品质这些内在的东西,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
当然,我也很赞同楼主的一个观点,
那就是,要想让幸福生存下来,首先必须努力的提高自身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