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盲目支持出身论,比如到目前为止,在欧洲博士毕业发五大刊的中国人本科出身都不是名校,详见这个帖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60ef10100vxed.html。
不过我认为高校在选人上持出身论是有理性基础的。科研工作对智力要求比较高。以下的阐述假设智力水平是高校考虑的最重要的要素。虽然我没有做过严谨的调查研究,但是我猜测学生的平均智商水平应该和学校的层次是高度相关的。注意,我这里说的都是总体。也就是说,假设每个层次学校的本科学生的IQ服从正态分布,那均值大体上应该是清北>C9>985>211>...不排除有每个层次的总体有少量的偏离均值,虽然概率很小。比如清北的也有很一般的,非重点的也有很优秀的。
关键是,如果有两个人在那里,让我推断哪个比较厉害,在只有本科毕业学校这一信息前提下,我当然是选学校好的那个,正确的概率比较大嘛。那有人会说有偏离均值的情况啊,对,没错!但是没关系,从期望角度来讲,我是赢定的:如果一直用这个原则做决定,我最终输掉的概率是很小很小很小的,所以这个原则当然是最理性的。
不过现实中有大量偏离均值的情况,比如说非重点学校很优秀的学生。但是怎么样才能把这些人找出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更多的信息,这个信息其实是构成了概率推断的另一个维度,有点像条件概率推理。比如说某个非重点的学生发了TOP,那凭这个信息我就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在非重点总体中往右偏离均值很多很多的的,很可能他比清北的99.9%都要优秀。如果再有其他维度的信息,比如该领域大牛都给他写推荐信,或者他还是顶级期刊的审稿人。。。。。。那么作为雇主的我更加确信他是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即使没受过专业训练,人类本能地会做概率推理的,虽然在推理的过程中甚至是无意识的。
我想大家都认可用统计推理的时候谁都不能说我肯定正确,基本原则都是遵循我正确概率最大或者错误概率最小来推理的。在高校选教师问题上其实也是如此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本科出身不好的坛友们不要气馁,光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你只是在一个维度上暂时输给了他人;想让自己被发掘,最重要的是丰富自己在其他维度上的信息,让雇主掌握更多的信息来更加正确地判断你在总体中的真实位置和能力。
本科出身好的也不必嘚瑟,你只是在一个维度上赢了他人。有个段子说对很多名校生来说,一辈子最辉煌的阶段就是高考的成功。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由于没有受过太好的训练,有些用词不太严谨,不好意思。希望大家展开理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