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排除了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烈度VII)地震,以及2003年7月21日6.2级(烈度VIII)及10月16日6.1级(烈度VIII)地震而只选择了6.7级以上地震。——从能量释放看,6.7级的能量约是6.5级的300.2=1.97倍(放大一些说是2倍),而具体的烈度差异则至少还要视地面建筑物的特征,忽略上面3次地震似乎不太好接受。
从发生序列上看,1913年—1996年间相邻发生的最大间隔是7年,而1996年—2007年11年间未有发生,这似乎也显得“意外”。
如果考虑上述地震,不知预测结果是否有变化?
不过,有一点可以讨论:人们对地震知识以及地震发生时应对方法的了解,是否必须依赖地震的预测结果?
事实上,川滇部分地区可以说是“地震频发”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有“充足的”理由“预测”任何一年都“可能”发生某种级别的地震。
进一步,任何人都可以预测:“在任何一年,地球都会有地震”,这种预测永远不会错。问题在于,预测的精度——地震何年何月何时何地(经纬坐标)何级何烈。
按照永远不会错的预测结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平时多积累并普及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与经验,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多考虑一些因素(当然也不仅限于此)。
“预测结果”与“为预测结果负责”,毕竟是两回事。任何人都可以预测任何事,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的预测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