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gwjtorock在2008-9-2 11:30:00的发言:出口疲软、企业和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危机以及生产成本上升,是中国目前的三大挑战
正确的做法是,将短期稳定需求政策和深入改革、提高效率结合在一起。中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份额,以解决他们的偿债能力危机;(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缓冲经济增长减速;(3)改革金融业,提高经济效率。 过去,中国总是在出现危机时深度调整。例如,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公共住房私有化、加入WTO和修建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这些政策为此后十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的评论:对存在的问题评价的客观,对策确实没什么用(不可能实现或是没有操作性)。第一条,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份额,中央哪会愿意,这不是回到税制改革前吗;第二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亚洲金融危机后一直是这样做,并且早已做过头了,出现了“挤出效应”,还要继续加快?第三条,金融改革,提高效率,不要说二年,二十年也不见得行。
我以前看过一个评价这个大学者的博客还是评论什么的,大意是说这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很大,其观点对政府影响也大,但出的主意往往会对中国不利,大意是这样子。记不得了。评论的意思是告诉大家,看问题要多看些人的,不要对某一观点绝对相信。对同一问题,只有看的不同立场的文章多了,才会有自己相对客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