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经有几年,深入参与过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制度设计的专题研究,有两点印象实在深刻(换言之,其他的基本没印象了,O(∩_∩)O哈哈~,,,
其一,因为研究中运用了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框架和方法论,主要对比研究了美国和欧洲证券市场(SO-CALLED

),深刻地觉得,无论是新资本主要国家(主要是亚太几个小龙国家)的证券市场,还是诸如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比如美国以证券为主的资本市场的系统化、多层次建构,都是远远不如,难以望其项背。如果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金融制度改革,能够通过研究美国的资本市场机制获得一些进益,对于促进我国人民在财富方面的公平和正义(财产性收入尤其需要高效率、估值尽可能公正、运行尽可能稳健的市场)将有巨大意义


。
其二,记得,我们曾经引用过一份研究报告,大致是北大CCER在2009-2010前后撰写的一份关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专题研究。其中,关于自然形成和引导设立金融中心以及金融中心辐射范围与排他性的一些论述,迄今,我仍然以为,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非常好的论述。[em17]
综上两点,个人以为,新三板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还会曲折前行螺旋上升,当然,此时力推新三板有一些有利因素:天时、地利、人和(\(^o^)/~),可谓都具备了。可能不必重复先前“三板”的旧腔老调反而顺顺利利推进,却也说不定,[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