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预测,做到后来感到非常沮丧,不是因为老输给宋国青,后来发现宋国青只不过跟统计局联系的好一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from^^uid=2287"
___ 客观的讲,许小年这话纯粹是泛酸水和放 屁,论到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许小年根本就无法和宋国青教授相提并论,即使和哈继铭和高善文等人比,他也差的远呢!
宏观经济预测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社科院的汪同三教授一次在CCER的经济报告会上,曾经很坦诚的承认社科院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拐点性的错误也出过若干次。即使如宋国青、高善文这样大家公认的高手,也不是不犯错误,只不过对的次数更多,逻辑更为清晰,对宏观大势把握的更好。
许小年就没有对中国宏观大势作出过什么惊人并事后被验证的结论,他也好意思和宋国青比,觉得自己很有资格吗?人自信到他这种程度,简直是可笑了。
宋国青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记录,杂志报纸上都有很多,白纸黑字在那写着,你许小年不服可以拿来比啊?!
我个人觉得两次最惊人的是
1) 1997年对通货紧缩的预测。
经济观察报:能否回顾一下您过去几年在宏观经济方面的预测,后来的实际数据怎样?
宋国青:我回国是1995年,此前在美国做过一些粮食研究。我注意到,1995、1996年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我在1995年写的文章中说,全球粮价要大跌。这些想法在北大内部的讨论中都提到过。1996年后全球粮价一路大跌,一直到2001年。这是第一个重要的预测。后来预测1997年走入通货紧缩,也和粮价有密切关系。1997年底1998年初,我感觉中国要进入通货紧缩。开始写了一些虚的话,1998年1月写了一个很实的预测,那是联办的一个报告,没有在外发表,关于1998年通货膨胀率,我的预测是-1.8,当时大家用的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后来这个值是-2.6。比我的预测还低一点。当我做这个预测时,我看到的其他预测,没有低于+3.%的。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要把通涨率控制在3%以内,把3%作为一个上限,还往下……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
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15671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
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15671
2) 2003年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汇率将成为掣肘中国宏观经济全局的一个问题,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升值,贸易顺差会发生天量的剧增。
在当时甚至是其后的2004年和2005年,经济学界没看到有人认识到“汇率是纲”这样的问题,决策层也对宏观失衡的加剧毫无反应。。。。。
就这两项对中国大势的判断成果,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多年对中国数据的跟踪研究是很难得出的。许小年这样的角色以为自己在UC DAVIS拿了个经济学的PHD就可以指点江山了,其实说他宏观经济连门也没摸着呢也不算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