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3小时。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我们洋洋自得地以为自己合理地做出了判断,事实上我们“只是忽略了统计学事实而已”。
>> 这个阐述明确的基础比率对判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相对于统计学上的因果关系基础比率而言,其影响则要小很多。系统1处理的事件中各项因素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是在统计推理中这样的关系很薄弱。当然,对于一个以贝叶斯定理为模式进行思考的人来说,所有这些表述方式都是相同的。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因为我们使用了因果关系基础比率;我们只不过(或多或少)忽略了统计学上的事实而已。
这是一种社会抑制或者社会懈怠,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所以行为动力相应下降。
与上述效应相反的是社会促进或结伴效应,还有观众效应。
我们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结伴效应,观众在场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和效率。
当一个人在我们面前摔倒,如果在场只有自己,出于责任感可能会上前帮忙,因为只有自己能帮忙。但如果大马路上大家都看到了,那么都会想“反正有人会去帮忙,就算自己不帮,大家都没有帮也怪不到自己头上”于是没有人帮。只有个别人的责任意识或者行动力比较强的能够不受这种抑制效应影响而采取行动。
>> 受试者知道他们中的一员癫痫发作并希望得到帮助,然而他们觉得可能已经有几个人冲出去并提供了帮助,所以自己可以安然地待在隔间中。实验结果是:15个受试者中,只有3个人立刻对请求做出了反应。6个人没有踏出过房间,另外5个人在“癫痫患者”明显气哽时才冲出房间。这项实验说明当某人知道其他人也听到了同样的求救信息时,就会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变小了。
>> 改变一个人对人性的看法很难,改变一个人对自身阴暗面的看法就更难了。
>> 我们知道,在患病者发出第一次请求后,15个受试者中只有4个冲出去提供了帮助。所以某个受试者立刻伸出援手的概率是27%。因此,当被问到某个特定的受试者是否会立刻提供帮助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不会。接着,贝叶斯逻辑要求你通过该受试者的相关信息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调整。然而,视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会提供什么信息。他们并没有提供任何理由以便让你推测出某个受试者的热心程度。因此,这样推测出来的结果并不比乱猜的准确率高多少。在缺乏有用新信息的时候,可同时运用贝叶斯定理与基础比率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