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2018-12-23 16:56:38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3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17:30:16
昨日阅读2小时,总计阅读6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18:08:05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23 07:24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19:48:50
看看, 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0:00:45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0:04:29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8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0:04:48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90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0:35:26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23 07:24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1、昨日2小时,总计200小时;2、考试结束了,开始新的学习和阅读计划,每天都在学习中成长。
3、【单词】
There is only on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ld man and a young one: the young man has a glorious future before him and the old one has a splendid future behind him: and maybe that is where the rub is.
[词汇]
glorious adj. 辉煌的;荣誉的;极好的;
(The win revived glorious memories of his championship-winning days.)
splendid adj.壮观的,豪华的;极好的或令人满意的;闪亮的;为众人所推崇的
(The book includes a wealth of splendid photographs.)
<辨析>
glorious adj. [正式]辉煌的,壮丽的
〔辨析〕侧重指非常美丽且给人带来愉悦感的。
〔例证〕glorious views of the coas
splendid adj. [尤英]壮丽的,华丽的,辉煌的
〔辨析〕词义同 magnificent, 常可换用。
〔例证〕They lived in a room that had a splendid/magnificent view.

magnificent adj. 壮丽的,华丽的
〔辨析〕多用来形容建筑物、景色等美丽而壮观的。
〔例证〕the magnificent view over the valle


1545568532015125.jpeg 1545568532643759.jpe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0:52:07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5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0:56:55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88小时。Keep reading: Deep Learning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it is a pragmatic book which can be used as practical purpos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05:13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4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07:09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23 07:24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53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07:34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23 07:24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53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12:04
楼主现在是立功、立德、立言呐。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9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21:17

昨日阅读4个小时,累计阅读24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38:53

昨日阅读时间3小时,总阅读时间116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52:05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0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1:57:50
今天学习和阅读约5小时,累计阅读约1490小时。
学习和投资心得:
股票绝对价格估值之DCF模型:该模型是一种给企业进行定量估值的方法,它将企业的发展分为近期快速增长阶段和平稳增长期两个部分,再将两个期间现金流相加得到一个大致的数据。这个方法得出的值往往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规律,一个简单的增长率和折现率不能反映一个鲜活企业的发展水平。但是运用这个模型可以归纳为一个透视企业内在价值的思维方式。首先企业要有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酝酿内在价值,其次是在经营期内产生大量的现金流,最后还要将这些未来的现金流进行合理折现。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三个要素:(1)经营存续期。投资之前首先要考虑是这个企业能存在多久,如果营利时间短,那利润再丰厚又能积累多少价值呢?影响企业存活时间的因素有行业特性、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等。消费、能源和医药类企业的经营时间最长,取得了持续的高回报率。总结下来原因是这些行业是满足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受经济变化影响小;这些行业具有容易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2)现金创造力。在投资环节,资本投入与销售收入比值越低越好,这意味着投入少量的资本可以产出更多的收益;在销售模式中,现金含量越高越好。在财务上表现为极低的应收账款,大额的预收账款;在日常运营环节,企业在产业链中如果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就会出现“早收晚付、快收迟付”的现象,这样可以占用交易往来的资金,这些无息资金可以增强经营资源,降低风险。(3)经营周期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格局必定发生变化,能够以5到10年为一个投资周期是比较合适的。企业的周期由市场需求周期、产品周期和组织活力周期三个基本因素推动。这要求企业具备开辟新市场、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等,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潜力源于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和其独特的竞争优势。2、衡量公司创造价值的两个根本因素——资本回报率和业绩增长力企业创造价值是以高于融资成本的资本回报率来实现增长,并且最终转化为自由现金。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变量:资本回报率,单位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越好;增长与现金流,高的增长速度及可持续性为佳,单位净利润能带来的现金流越多越好;融资及融资成本,增长所需要资本性支出,融资频率越小越好,融资成本越低越好。低增长的资本回报率企业往往容易被低估,市场总是偏爱利润表上的高增长而忽略资本回报率。如果我们选择可持续性的确定的增长率,尤其是市场给出低估值时进场,即使是较低的增速长期来看依然可获得高的回报。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企业能以更少的融资成本,更高的资本收益率,创造出更多的现金流,更好的业绩增长,并且这个过程可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个过程风险又低,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具有高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2:00:17
作业阅读3小时,累计阅读4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2:14:57
昨日阅读4小时,累积阅读20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2:39:07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60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2:40:43
昨日阅读0.5小时,累计阅读34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2:41:07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734小时      
挑战第二百九十天   读25页书,完成当日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2:52:34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60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3:25:34
昨日阅读4 h,累计 440.5 h
==================
《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

222. 自在之物(康德针对大卫-休谟的认识论观点做出的回应)
休谟的一部分观点是正确的:知识始于经验并没有错,但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却存在问题。
我们最好表述为:我们的心灵被经验唤醒了,它并不像摄像机那样简单地接受或者积累刺激,它依据某些基本原则和范畴主动地进行处理。
然而:在康德看来,我们的知识仅限于现象(phenomena)或可经验的物体,即可以成为经验对象的物体。
服从心灵分类、统一活动的事物 是我们经验到的唯一事物。
本体(noumena):存在于经验之外的事物。

康德的认识论把合法的形而上学理性限制在了我们这个世界中。
相对于经验的世界,康德并不是一个怀疑论者。 但对于自在之物,他却并非如此。
这并不意味着他在休谟的学说上毫无进展。

p153.
223. 休谟的理论认为我们无法确定将来会和过去相似(因为他假设所有的知识来自于经验)
我们可以确定我们永远经验不到没有原因的事件(尽管现代物理学家在次原子层面谈到了没有原因的事件),我们可以确定我们永远不会经验到时空之外的物体、没有性质的物体。康德的理论看起来,能够比休谟更好地解释这些事实。

224. 19世纪
康德于1804年离开人世,而19世纪的第一段时间是欧洲文学和艺术上的浪漫主义时期,是对上一个世纪理性主义的反拨。
这个时候的文学强调冒险和精神的幻想。谨慎的理性已经过时,情感的自然流露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
Blockchain:
113.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
OpenBazaar(公开市场)是为网上P2P交易创建的去中心化网络的开源项目。在OpenBazaar平台上买卖双方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没有费用,而且不会受到政府监管机构的审查。简单地说,它就是eBay(易贝)和BitTorrent结合的产物。

OpenBazaar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另一途径,它把权力归还到用户手中。OpenBazaar将卖家和买家直接联系在一起,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第三方来连接买卖双方。因为在交易中不存在第三方,所以不存在交易费用,没有人能够审查交易,而且公开个人信息的决定权在用户手中。

独立公司OB1成立于弗吉尼亚州,目前是OpenBazaar平台上完成度最高的第三方提供商。作为创建在OpenBazaar框架上的增值服务业务,OB1最初专注在以下三个核心方面:
其一,主机解决方案:OB1为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正在与云服务器提供商Digital Ocean进行合作。
其二,仲裁服务:OB1希望提供标准合同服务,即在法院具有法律效力,尤其是对高端行业,包括房地产。他们的目标是为不同的需求、商品和服务,提供一个合法的框架以及不同的合同类型。
其三,买家保护:OB1的目标是提供第三方保存服务,以及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保险。

===================
昨日阅读4 h,累计 440.5 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3:27:06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23 07:24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昨日1小時<br>
累積103小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3:39:42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2-23 07:24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 【充实积累】| |【充实挑战项 ...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22小时。<br>
书名:《数据驱动的金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br>
感想:这本书比上次看的关于金融时间序列预测的模型要简单,ARIMA模型是比较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剩下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以前单一的模型。
1545579588148463.jpe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3 23:55:24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总阅读时间158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4 00:08:22
昨日阅读3小时,累积阅读89小时。
Knowledge spillover studies have therefore proved valuable in highlighting that the knowledge spillovers process remains localised and that this holds true, at least initially, for codified knowledge. What such studies do not provide are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sharing which remains a ‘black box’ in terms of ou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bove all, tacit knowledge, although acknowledged, remains unexplored. The notion that tacit knowledge is all about individuals and that charting the movement of individuals within organisations indicates something about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as some knowledge spillover studies have done, is valid, but still goes little way towards uncovering the specifics—‘what, when and how’—of such transfers.This is not to suggest that research into studying the spati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will be easy. In many cases, surrogate indicators will have to be used. However, at present, most work depends on oft-repeated assumptions of what is supposed to happen under mainly normative conditions.
Two further issues need highlighting in any discussion of knowledge and geography: one that has already been discussed; one that has not. The first relates to the demand for, and consumption of, knowledge and how geography shapes this process. Analysis so far has concentrated on supply-side issues and the transfer process;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way knowledge is demanded and the consumption process and the take-up of knowledge. The second issue is the power dimension, which is strangely ignored in studies of knowledge.12 As with all relationships,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and utilizing  knowledge is shaped by issues of asymmetries in power, both in relation to socially bonded knowledge (Harvey, 1999) and in terms of interfirm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relationships.This omission needs to be rectified if we are fully to under st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formulation and exchange.
Lastly, we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the particularities of geography. Virtually all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have explored the US context which will be, not unexpectedly,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al systems of cities’ (Thompson, 1972; and the resultant information flows: Pred, 1972) and regions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nature and pattern of infrastructure in place there (Kellerman,1984). There will undoubtedly  be differences—some major, some subtle—in how knowledge is transferre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ese need to be explore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4 07:20:09
今日阅读2小时,累积阅读15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