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11-16 14:54:50
不甚理解{:2_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20:45:39
我总觉得学国外的教材和国内的教材感觉不太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7 22:58:39
我觉得那个是随便画的吧,理论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一天挨着一条的,书上随便画了几条而已,没有稀密之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8 13:15:58
范里安老师《现代观点》书中第28页再介绍偏好的反身性假设时说“幼儿的家长有时也许会注意到违背这一假设的行为”我感到这句话带点幽默,但有不能理解具体为什么,可能是我对反身性理解的不透,谁能解释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9 12:51:12
支持!!!!!!
大家以后常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9 13:08:00
这本书好难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0 00:08:50
65# 胡乐1430   我的理解是 本来自己的东西本来跟别人是一样的,按照反身性你对两者的偏好是一样的,但是小孩有时候姐喜欢比人的东西。所以算是举了个形象的例子 估计现实中违背反身性的例子真是太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0 11:39:34
上次考试有这样一道题:阐述信息不对称下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产生的机理和解决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0 11:42:55
有这样一道考试题目:阐述信息不对称下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产生的机理和解决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0 14:15:56
这本书(第六版)的翻译真不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1 13:24:39
正在学着这本中级微观,以后有问题了来向大家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1 23:29:26
我看到消费者剩余那章,离散性的需求函数 和 拟线性效用函数。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可以理解,可以加总reservation price 的方法来表示总效用和其变化表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

但是其他需求曲线的为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效用和福利改变呢? 再说对某种商品加税不是还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吗? 这种消费者剩余表示福利变化的方法科学吗? 我最深的就看到这本中级微观了 请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2 11:28:12
好多人,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2 18:59:56
哈哈统一统一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2 20:39:52
这本书很好,很多学校都在用,也是一些学校考研的专业课指定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2 22:56:44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1 23:29
我看到消费者剩余那章,离散性的需求函数 和 拟线性效用函数。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可以理解,可以加总reservation price 的方法来表示总效用和其变化表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

但是其他需求曲线的为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效用和福利改变呢? 再说对某种商品加税不是还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吗? 这种消费者剩余表示福利变化的方法科学吗? 我最深的就看到这本中级微观了 请指教。
等待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4 05:44:13
mayzjm 发表于 2009-11-20 01:15
这本书(第六版)的翻译真不咋的!
读英文原版吧,写的很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4 05:48:54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1 10:29
我看到消费者剩余那章,离散性的需求函数 和 拟线性效用函数。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可以理解,可以加总reservation price 的方法来表示总效用和其变化表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

但是其他需求曲线的为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效用和福利改变呢? 再说对某种商品加税不是还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吗? 这种消费者剩余表示福利变化的方法科学吗? 我最深的就看到这本中级微观了 请指教。
reservation price可以理解成商品价格为0时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所以把他们加总起来总可以表示总效用的,这个和具体的函数形式关系不大。

你说的很对,如果存在替代商品的话,只计算当前加税产品的效用变化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其他商品的均衡作用。但是考虑的方法依然是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不过是要多计算另一中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变化罢了,方法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4 13:16:19
正在学着,以后有问题了来向大家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00:02:32
twomantou 发表于 2009-11-24 05:48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1 10:29
我看到消费者剩余那章,离散性的需求函数 和 拟线性效用函数。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可以理解,可以加总reservation price 的方法来表示总效用和其变化表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

但是其他需求曲线的为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效用和福利改变呢? 再说对某种商品加税不是还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吗? 这种消费者剩余表示福利变化的方法科学吗? 我最深的就看到这本中级微观了 请指教。
reservation price可以理解成商品价格为0时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所以把他们加总起来总可以表示总效用的,这个和具体的函数形式关系不大。

你说的很对,如果存在替代商品的话,只计算当前加税产品的效用变化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其他商品的均衡作用。但是考虑的方法依然是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不过是要多计算另一中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变化罢了,方法是一样的。
十分感谢!

书上说拟线性的效用函数将收入和效用大小联系起来,其他的效用函数没有这种紧密的联系,所以其他需求函数根据需求曲线计算出来的消费者剩余变化只能近似表示效用的变化。

哪像你说的那样,在计算其他商品上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那是不是那个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然后计算性的均衡下的消费者剩余。那样是不是要对之前单独根据加税那种商品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啊。还是原来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我还是不太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可以完全代表福利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01:09:41
做哪些习题比较有用,感觉英文版看不懂,翻译的又感觉不太流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7:00:01
我觉得翻译版的显示偏好强公理那一段有点抽象,绕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53:23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5 00:02
twomantou 发表于 2009-11-24 05:48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1 10:29
我看到消费者剩余那章,离散性的需求函数 和 拟线性效用函数。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可以理解,可以加总reservation price 的方法来表示总效用和其变化表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

但是其他需求曲线的为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效用和福利改变呢? 再说对某种商品加税不是还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吗? 这种消费者剩余表示福利变化的方法科学吗? 我最深的就看到这本中级微观了 请指教。
reservation price可以理解成商品价格为0时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所以把他们加总起来总可以表示总效用的,这个和具体的函数形式关系不大。

你说的很对,如果存在替代商品的话,只计算当前加税产品的效用变化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其他商品的均衡作用。但是考虑的方法依然是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不过是要多计算另一中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变化罢了,方法是一样的。
十分感谢!

书上说拟线性的效用函数将收入和效用大小联系起来,其他的效用函数没有这种紧密的联系,所以其他需求函数根据需求曲线计算出来的消费者剩余变化只能近似表示效用的变化。

哪像你说的那样,在计算其他商品上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那是不是那个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然后计算性的均衡下的消费者剩余。那样是不是要对之前单独根据加税那种商品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啊。还是原来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我还是不太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可以完全代表福利的变化。
=========================我的看法~===================
其实用消费者剩余来衡量福利变化这本身就是基于福利分析的一个假设: 认为可以用CS+PS来计算社会福利...(而事实上.."福利"这个抽象概念确实可能存在其他衡量方式..你甚至都可以考虑公平问题了...)
另外...你说的对其他商品需求的影响~ 这是有道理的..
但在书里面,其实只是考虑了局部均衡<也就是说只考虑了一个市场均衡的情况下..>
如果考虑一般均衡就会知道..税收会造成其他市场均衡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也会带来消费者福利的变化~
不过如果你要全面的考察整个社会的消费者福利的变化..那就复杂很多了..
因为不仅会影响替代品,还有可能有互补品,等等等...

我觉得,书上之所以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来分析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变化.
主要目的还是要说明,税收对价格的扭曲作用~ 它确实造成了在单一市场上的资源配置的无效性...
嗯...经济学的很多模型都旨在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假设来说明问题.而不在于全面考虑周全的去分析所有的可能的结果..跟现实的符合程度自然也有差距..
关键还是要搞清楚..每个模型每种分析的前提假设是什么!!~这个比较重要.我觉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58:36
coldplaypark 发表于 2009-11-14 22:05
离散产品的概念及有关的一些图,书本35页及64页都有,我理解得不清楚,哪位高手指点一下啊?谢谢。
离散产品的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 商品的支出只能是整数值~ 因此无论是需求函数还是供给函数都不会再是连续的..而是几个点组成的...

然后这个给分析造成的困难之处,在于不能按照连续函数可以求导等性质;然后一些交点如果是在非整数点,就要另外考虑..
嗯..一般分析遵循的思路是: 考虑从第N个到第N+1个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0:24:40
zzzhouzhen 发表于 2009-11-1 16:20
我对显示偏好还有点不清,不知哪位高手有相关详尽材料可供参考?
显示偏好定义的基本思想是:

如果消费束A和B可以比较(假设A优于B),那么肯定存在一组价格(px,py)下,消费束A和B同时可以选择;但消费者选择了A

这里说的可以选择实际上是说p1xA+p2yA <=m 以及 p1xB+p2yB<=m (支出<收入)

但因为A是最优选择,所以A肯定是在预算约束线上,即: p1xA+p2yA=m 带入上面第二个等式就有 p1xB+p2yB<=p1xA+p2yA

===========下面是新的内容=========

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的基本思想是:

如果在价格为(px,py)的条件下,消费者按照效用最大化选择了消费束A=(xA,yA);那么在这组价格下A必定是优于任何“可消费得起”的消费束(可能包括后面要说的B)
如果在价格为(qx,qy)的条件下,选择了消费束B=(xB,yB),那么在这组价格下B必定是优于任何“可消费得起”的消费束(可能包括前面说过的A)

也就是说,如果B在价格(px,py)下消费得起,A在价格(qx,qy)下也消费得起,(所谓消费得起,就是说,支出小于收入)
那么就会出现矛盾,变成A优于B,B又优于A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在价格(px,py)下,B消费不起;但在(qx,qy)下,A消费得起 ==> B优于A
(2)在价格(px,py)下,B消费得起;但在(qx,qy)下,A消费不起 ==> A优于B
(3) 在价格(px,py)下,B消费不起;但在(qx,qy)下,A也消费不起 ==> A和B的偏好无法比较~~

嗯..最后建议: 最好的方法就是画出两条不同斜率的预算约束线..然后在上面标出上面三种情况下的A和B的图..就可以更好理解显示偏好的一些思想和定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0:31:13
carlfish 发表于 2009-11-29 19:53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5 00:02
twomantou 发表于 2009-11-24 05:48
sunrukun 发表于 2009-11-21 10:29
我看到消费者剩余那章,离散性的需求函数 和 拟线性效用函数。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可以理解,可以加总reservation price 的方法来表示总效用和其变化表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

但是其他需求曲线的为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效用和福利改变呢? 再说对某种商品加税不是还可以用其他商品替代吗? 这种消费者剩余表示福利变化的方法科学吗? 我最深的就看到这本中级微观了 请指教。
reservation price可以理解成商品价格为0时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所以把他们加总起来总可以表示总效用的,这个和具体的函数形式关系不大。

你说的很对,如果存在替代商品的话,只计算当前加税产品的效用变化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其他商品的均衡作用。但是考虑的方法依然是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不过是要多计算另一中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变化罢了,方法是一样的。
十分感谢!

书上说拟线性的效用函数将收入和效用大小联系起来,其他的效用函数没有这种紧密的联系,所以其他需求函数根据需求曲线计算出来的消费者剩余变化只能近似表示效用的变化。

哪像你说的那样,在计算其他商品上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那是不是那个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然后计算性的均衡下的消费者剩余。那样是不是要对之前单独根据加税那种商品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啊。还是原来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我还是不太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可以完全代表福利的变化。
=========================我的看法~===================
其实用消费者剩余来衡量福利变化这本身就是基于福利分析的一个假设: 认为可以用CS+PS来计算社会福利...(而事实上.."福利"这个抽象概念确实可能存在其他衡量方式..你甚至都可以考虑公平问题了...)
另外...你说的对其他商品需求的影响~ 这是有道理的..
但在书里面,其实只是考虑了局部均衡
如果考虑一般均衡就会知道..税收会造成其他市场均衡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也会带来消费者福利的变化~
不过如果你要全面的考察整个社会的消费者福利的变化..那就复杂很多了..
因为不仅会影响替代品,还有可能有互补品,等等等...

我觉得,书上之所以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来分析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变化.
主要目的还是要说明,税收对价格的扭曲作用~ 它确实造成了在单一市场上的资源配置的无效性...
嗯...经济学的很多模型都旨在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假设来说明问题.而不在于全面考虑周全的去分析所有的可能的结果..跟现实的符合程度自然也有差距..
关键还是要搞清楚..每个模型每种分析的前提假设是什么!!~这个比较重要.我觉得..
说的很有道理,看第二遍的时候已经感觉这部分有问题了,但是之后书中的福利变化大部分用剩余的概念来表达。因为知识有限,领悟也不多,生怕自已一直就这么糊涂的默认下去,现在大概有了了解了。等学了更复杂的模型估计就会理解了。多谢耐心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0:36:32
啦啦嘿 发表于 2009-10-17 16:33
问几个问题:
1. 第一章《市场》复习题第二题,25个人的保留价格为500美元,第26个人持有的保留价格为200美元。
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答案给的是500美元,但为什么不是500到200美元之间?
在有26套住房可出租的时候,均衡价格答案给的是200美元,但为什么不是200到0美元之间?
当有25套住房时,均衡价格答案是500至200美元之间,这个我没什么异议。但如果按这个答案的思路,那么上面第二问不就应该是200到0美元之间吗?

2. 在维克里拍卖一节(第七版257页),书上说,“假定v1>b2,那么,投标人1会使他胜出的概率尽可能大,他可以通过设定b1=v1实现这一点”。但是如果知道b2是小于自己的估计,那么最好的策略应该是提一个能有多高就有多高的价格,反正到时候付款只是付b2那么多钱。所以应该是设定b1>v1。
“假定v1
===================我的想法==============================

第1个问题,手头没有习题..就不说什么了

第2个问题..你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首先投标人1根本无法判断究竟自己的v1和b2究竟是什么关系..
所以他唯一能做的是,在任何一种可能下(也就是v1>b2或者b2>v1)都保持一个一致的选择(也就是说唯一的一个b1!!!!)

然后.解释一下为什么b1=v1会变成唯一的选择:

因为如果v1>b2, 那么设定b1=v1 必然满足 b1>b2 ,也就是说prob(b1>b2)的概率为1了!!
如果v1<b2,那么设定b1=v1 必然满足 b1<b2 ,也就说prob(b1<b2)的概率为0!!
因此,无论最终v1和b2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b1=v1都可以达到任何一种情况下的最优!!~

在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理解有误..
因为竞标者根本不知道v1和b2的关系..所以如果按照你的理解,竞标者在v1>b2的情况下竟可能的喊高价,即选择b1=v1+a(a>0)
那么会出现的情况是,万一最终是v1<b2,那么prob(b1<b2)的概率就不会是0!!  ==> 可能出现最糟的后果就是: 消费者中标(v1),但他的保留价格高于支付价格(b2)
同样的,如果竞标者在v1<b2的情况下选择b1=v1-a(a>0) ,也就是尽量往低处叫,那么万一最后v1>b2,则prob(b1>b2)的概率也不会是1!!
==> 因为竞标者叫价太低,从而错失了中标的机会~~

所以..如果中标者想在任何一种可能下都获得最优的选择,最好的就是b1=v1!!~

补充一下...其实维克里拍卖的实质和英国式拍卖是一致的~
最终必然是每个竞标者都暴露出自己的保留价格..
唯一的那么一点不同就在于,英国式拍卖,拍卖者可能得到多一点点的利润(就是次高价+最后一点的涨幅)
而维克里拍卖,拍卖者只能得到次高价人的保留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34:45
有没有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读书交流论坛呢。呜呜,我是初学者,有好多地方不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16:11:38
39# zhoulingmei
我们上课用的平迪克的,但觉得简单了点,所以就着重看老范的,不过又觉得有点难了,呵呵呵。一句话,看自己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23:37:59
是蛮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